第二届亚洲文化论坛19日在云南昆明开幕,以“亚洲文化艺术:多样性背景下的和谐发展”为主题,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世界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分议题备受关注。
本次论坛从11月19号持续至22号,吸引了亚洲地区11个国家的60余位专家参加。开幕当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莫言成为媒体和学界追逐提问的焦点人物。作为论坛的第一位主旨演讲嘉宾,他关于语言消亡现象的话题令人警醒与担忧,也让各界倍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莫言说:“世界上存在着大约6000种语言,但是这样的言语每年以300种的速度在消亡,用不了多少年,世界上尚存的6000中语言将会消亡干净,小的部落的语言,小的民族的语言使用的人会越来越少,将会变成语言的化石,就像我们满语一样,印度的梵语一样,可能就没有多少人认识,只有极少数专家认识。”
全球化、一体化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冲击。莫言直言任何艺术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否则就将走向消亡。“我们过去很多少数民族的服饰、他的语言、他的生活方式也都在受到城市化、现代化的挑战。我觉得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那么怎么改变这种现状,怎么让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这是最近几十年来全世界文化界、艺术界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课题。”
莫言在演讲中习惯性地谈到了家乡高密,列举了那里的剪纸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传承的例子。在他看来,传承的同时不断创新也许才是解决“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好方法。莫言说:“一方面我们会培养年轻人向老人学习剪纸艺术,另外剪纸艺人也要吸收别的艺术品种的元素,使这个剪纸更加丰富多彩,更加适应当下的生活。高密的剪纸艺人创作的题材已经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小小的窗户。”
在当天的演讲中,柬埔寨、泰国、韩国、孟加拉等国的相关官员及专家也分别介绍了各国在非遗和世界文化艺术多样性保护上所做的积极探索。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泰国拥有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国文化部文化促进司文化官员凯蒂波恩﹒柴布尔提出,奖励优秀的艺术家、立法保护非遗是十分有效的。他说:“如今文化推广部已奖励237位民族艺术家,以支持和鼓励他们创作作品,并让文化遗产在艺术家中代代相传。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文化推广部从2005年起已开始进行泰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的清列工作。迄今为止,已宣布国家认定的知识文化遗产218项,包括表演艺术、传统工艺、民间文学、民间体育、游戏和武术、社会事件、仪式和节日活动、关于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语言等7个不同领域。目前致力于起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案》,以此提高本地居民和社区对本国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强对泰国文化的自豪感。”
而对于同样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柬埔寨,文化部副部长萨姆瑞英﹒卡穆萨则从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他认为加强交流协作、加强文化艺术人力资源建设非常重要。“为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世界文化艺术的多样性,柬埔寨认为亚洲各国甚至全世界应该制定相关机制,提供更开阔的交流平台。我们国家的具体做法是,加强当地社区的认同、以社区为基地推动文化生产,鼓励当地社区承担基层文化保存与发展的责任,将文化艺术课列入中小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