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产业基础独具优势,然而,这些资源就像颗颗散落的珍珠,尚未串联起来。
如何形成保护开发利用的产业格局,昨天,我市出台《关于持续发展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意见》,推进“非遗”产业与科技、金融、旅游、创意等融合发展。
打造产业基地
建设工艺坊园区和戏曲园区
充分挖掘利用扬州地方传统文化资源,以扬州地域内可开发利用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为主,建设以雕版印刷、玉器、漆器、剪纸、金银细工等和扬剧、木偶、扬州评话、扬州清曲、扬州弹词等地方戏曲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两个园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市场开发有机集合,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的新品牌、新亮点,建成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传承示范园区。
工艺坊园区
与旅游融合,创4A级景区
《意见》提出,以广陵古籍刻印社迁址为契机,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工艺美术集团合作打造一个非遗项目文化商业综合体,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工作室、研究机构、展示窗口、交易场所和配套商业服务设施。
同期提升工艺坊、工艺美术大楼,扩容升级玉石材料市场,推进黄金珠宝检测中心、扬州工艺品交易中心、扬州旅游购物中心、拍卖中心等产业平台建设,依托扬州工艺美术馆、中国玉器博物馆、中华老字号、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等品牌,形成“工艺坊园区”。
加强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国家4A级景区,形成扬州乃至华东地区最具特色的文旅结合的综合性业态。
戏曲园区
尝试建成体验互动式园区
《意见》规划:建设集教学研究、传承保护、制作生产、展示销售为一体的“戏曲园区”。整合扬剧、木偶、扬州评话、扬州清曲、扬州弹词等国家级戏曲曲艺非遗项目,汇集教学、培训、研究、展示、排练、录制、传承等功能,成为非遗传承、艺术展演和休闲旅游融为一体的文化集聚区。
对此,我市文化界相关人士表示,这种体验式“戏曲园区”是一种文化产业运营尝试,如果运营得当,这种文化模式有着良好的自我运作能力。
发展特色产业
继续做大做强四大优势产业
工艺美术产业
2015年底工美交易额超100亿
《意见》提出:充分发挥扬州工艺美术集团行业主力军作用,推进现代先进技术与非遗生产结合,完善工艺坊项目建设,发展工艺品牌会展经济。加快广陵湾头玉器市场、宝应鲁垛乱针绣产业园、西安丰水晶玻璃基地、小官庄圣诞礼品、江都大桥笔刷、金银细工和漆画项目集群,广陵、邗江及仪征琴筝文化集群等传统文化产业载体建设,打造集设计、加工、交易、鉴定、展览、销售为一体的各具特色的工艺美术产业集聚区。
“十二五”期末,工艺美术行业交易额达100亿元以上。
古籍线装产业
推进广陵古籍刻印社新址建设
今年5月份,扬州古籍线装产业有限公司荣获拥有印刷界“奥斯卡”之称的“中华印制大奖”,这一奖项弥补了扬州印刷史的空白。
《意见》提出:推进广陵古籍刻印社新址建设,联合广陵书社、国书公司、新扬州书局打造扬州雕版文化新地标;推进杭集古籍线装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打造集研发、生产、展示、交易、旅游为一体的雕版印刷集聚区,力争坐拥更多印刷界“奥斯卡”。
戏曲演艺产业
每一两年打造一部精品剧
《意见》提出:扬州将以戏曲园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开发扬剧、木偶、扬州评话、扬州清曲、扬州弹词等非遗资源,扶持市直重点院团发展,鼓励兴办民营院团。每1-2年打造一部有影响力的非遗精品剧目,积极拓展海内外演出市场。
今年,瘦西湖万花园内新增了实景演出――《春江花月夜・唯美扬州》,带动了整个旅游市场的发展。馥园景区推出的《千秋粉黛夜花园》夜间文艺演出,大大丰富了扬州的“夜旅游”。未来还将继续在景区、休闲旅游街区植入特色演艺节目。
盆景园林产业
成一体化扬派盆景产业链
据市文广新局局长季培均介绍,扬派盆景的制作技艺也在不断创新。为挖掘非遗特色,研究传承扬派盆景风格,将充分应用高新栽培技术,不断创新。
此外,还将继续做强做大品牌,引导培育种植制作产业,建立规模化植物盆景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国际盆景大会”等会展品牌,拓展园林展示外延,形成种、培、赏、销一体化的扬派盆景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