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宁—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的规划建设,目前已摆上政府相关部门的议事日程。实际上,在南宁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中,已明确提出建设“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后经专家论证和提议,拟定名为“南宁—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相关专家在考察了国内的重要非遗博览园后,提出了规划构想:建设用地2000亩,投资规模20亿元人民币,分期建成,项目展示内容由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东盟十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两部分组成。园区也相应划分为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和东盟十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展示区,具体如下:
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展示占地1000亩,由传统工艺区(以壮锦、壮绣、绣球、红良打铁技艺、渡河公、竹编等为代表)、传统演艺区(以邕剧、粤剧、丝弦戏、采茶戏、壮戏等为代表)、传统餐饮区(以横县鱼生、横县大粽、老友粉、柠檬鸭、宾阳白斩狗、艾菜馍、八宝鱼生等为代表)、传统节庆区(以壮族歌圩、炮龙节、还球歌会、芒那节等为代表)、传统竞技区(以抢花炮、抛绣球、板鞋、打陀螺、踩高跷、赛龙狮等为代表)、神秘文化区(以傩、易经、道、巫、师公等为代表)、传统技艺培训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和会议中心等构成;
东盟十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展示区由越南民俗区、泰国民俗区、缅甸民俗区、印度尼西亚民俗区、马来西亚民俗区、新加坡民俗区、老挝民俗区、柬埔寨民俗区、菲律宾民俗区、文莱民俗区等组成,每个国家民俗区占地100亩,将东盟各国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进行集中展示,此项目可借鉴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的经验,让游客在博览园里真切体验到东盟各国的传统民俗文化风情。
“南宁—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应以高标准为项目目标,方能实现预期的效果,具体可定位为:建成广西最大的文化产业项目;建成AAAAA级旅游景区;实现年接待36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9亿元,年利润9000万元;直接就业2000人。
提升南宁城市文化魅力
“南宁—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作为一个大型的文化交流平台,在提升南宁城市文化魅力,促进非物资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展示南宁丰富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外界加深对南宁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南宁文化的影响力;二是把东盟国家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来,通过每月举办一个东盟国家的文化遗产月主题活动,打造一个南宁—东盟永不落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让人们对东盟国家优秀的文化遗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有利于增强中国与东盟人民之间的深入交流与互相理解;三是通过这个交流平台,不断加强南宁与东盟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增进双方文化交流的互惠双赢。
建设“南宁—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是大势所趋,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观,该项目的建设完成,必将成为南宁市一个凝聚人气的文化地标,成为南宁市又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成为一个展示南宁市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的窗口,成为展示东盟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的平台,成为集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技艺展演、旅游休闲、品尝传统美食、特色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必将大大促进南宁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