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元?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217.69亿元,比2012年增长27.51%。其中,国产片票房为127.67亿元,占比58.65%,可谓是大获成功。于是,更多的资本蜂拥进入电影市场,试图从这场票房盛宴中分一杯羹。笔者最近就有个朋友四处找人打听,看看谁的手边有准备立项的电影,他希望也能够搏一把,利用手中的闲钱参与某部电影的投资。
虽然资本对于电影的热情愈发高涨,但是不少电影人似乎并不买账,最近就有编剧在微博上抱怨,认为VC、PE等资本在投拍电影时总是忽视创意和剧本。这些编剧的牢骚并非无的放矢,不少投资者在审视一个电影项目时,往往首先问到的是,电影由哪个大牌导演执导?请了哪些一线明星艺人参与?至于电影的剧本和创意究竟如何,显然无关紧要,毕竟诸如《富春山居图》这样的烂剧本,也能拍出位列2013年国产电影票房榜十强的片子来,似乎只要有巨星参与,有得当的营销,即使剧本、创意差点也能赚钱。然而现实真的如此吗?
在2013年,国产故事片就有600多部,我们去掉那些票房过亿元甚至过千万元的影片,多数影片即使能排上片,至多也就是上映仅两三天,便会因为票房惨淡而被迫下线了,更不用说那些从未与观众见过面就夭折的影片了。毫不客气说,大多数影片回本都十分困难,别说赚钱了,多少投资者的“闲钱”也就此打了水漂。何以如此?笔者注意到,不少亏损的影片其实并不缺明星、不缺营销,但是即使有不少口碑差的片子能够从市场上赚钱,但观众的观影品位并非是无下限的,那些粗制滥造的、毫无诚意的影片,显然在这个即使是不成熟的市场上,也是难以接受的。
不少业内人士反映,国内现在有太多“裸奔”的电影项目,投资人把钱直接给导演或者制片人,他们直接拉着人就拍。这些“裸奔”的项目,往往片子拍到一半,就会由于各种情况难以为继,最后导致影片流产。显然,在电影投资越来越热的时候,关于对影视作品的评估,包括前期的剧本、团队等各方面的评估缺失,就开始逐渐暴露出来。
在笔者看来,电影评估从研发剧本期就应该开始。剧本的类型是否清晰,类型是不是现阶段市场所需要的,题材是否有独特性,跟大众是否有关联,关联度有多少,能不能引起话题……如果能从剧本就开始把关,做好相关的电影评估,电影的投资风险和拍摄的盲目性必然将会大幅降低。同时,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影视剧创作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很多社会上的剧本找不到出路,而影视公司又在四处找好的剧本。更糟糕的情况是,一些影视公司由于制片人的个人喜好,而对好剧本“不识货”。如果有专业的评估机构能够在剧本和资本之间搭建一个令人认可的平台,必将带来更多的互利共赢和皆大欢喜。
其实,随着近几年影视产业的日益繁荣,市场上和相关的管理部门以及行业协会,呼吁建立影视评估机构的声音并不少,诸如“烂剧本应禁止投拍”这样的观点也并不少见。然而,笔者注意到,影视评估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直至市场攀升至如今的规模,对于评估的需求更为明确,却依然没有相应的机构真正投入这一事业。显然,对于那些急功近利的投资者来说,他们依然没有意识到评估的意义。即使是提供信贷的银行、提供资金的影视基金,虽然一直在投入一定的资源进行评估方面的研究,却也从未形成相应的行业标准,基本上仍处于一事一议的传统模式。
毫无疑问,建立权威的评估机制和标准以及平台,对于影视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以及本着对投资资本负责的态度来说,已经迫在眉睫了。仅仅依靠市场的自发培育、依靠少数金融机构的经验积累,已然不能解决当前的困局了。这需要的是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作为相关的行业协会,更应该在市场需要的时候,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