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风景独好”—— 2014年北京·江西文化月3月1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幕。
据介绍,这次江西文化月是江西文化的一次大开放,为让北京了解江西、让全国了解江西、让世界了解江西打开了一扇窗。作为江西省“江西风景独好”品牌活动的延伸,江西文化月集中7台戏和4个展览,调动160件文物精品、近800余名艺术家,集中三个月时间,到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展示、到国家大剧院、长安大戏院演出。
2月25日,首个项目《江西古代文物精品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在长达三个月的免费展出里,一批仅见于江西的顶级国宝,如首批64件(组)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的元代纪年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难得一见的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文物伏鸟双尾青铜虎、双面神人青铜头像、兽面纹青铜冑等;8件极为罕见、无可争议的国宝级文物元青花,明末清初艺术大家八大山人的8幅书画真迹等等,将系统展示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既有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又有灿烂而辉煌的文化,还有万年承袭的创新精神。
此次江西文化月进京演出的7台剧目,除赣剧《荆钗记》是复排的传统剧目,其他全部是新创作的剧目。这7台戏既有省级院团,也有市级院团,还有县级院团,既有国有院团,也有股份制院团,既有省五艺节获奖作品,也有国家十艺节获奖作品,集中展示江西文化体制改革和第5届艺术节的成果。
原创歌剧《回家》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从一名台湾老兵视角,讲述两岸同胞有着共同的血脉和精神、共同的历史和文化,骨肉天亲,与生俱来,倾情呼唤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有事找老杨》《玖爷和他的贾家村》《那杆秤》等三部现实题材的戏剧,均取材江西“中国好人”的真实故事,艺术地阐释了江西人的时代精神,宣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表现方志敏同志为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一生的革命历史题材话剧《生如夏花》,将登陆北京大学百年讲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昌瓷板画是江西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是在中国传统绘画法、陶瓷彩绘和西方摄影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的巧妙结合。此次以展、销结合的方式,在国家博物馆推出南昌瓷板画,将从载体、题材、内容和技艺四个方面,全方位展示南昌瓷板画的创新与发展;展示南昌瓷板画生产性保护中的活态传承和产业化前景。
此外,江西独有、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美、秀、娇、甜”之誉的赣剧也将进京,在长安大戏院演出根据南戏传统剧目新编的赣剧青阳腔、荣获文化部首届文华大奖的《荆钗记》。代表中国陶瓷艺术不可逾越高峰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将进入北京国粹院,展出景德镇陶瓷艺术家的精品,展示中国瓷都景德镇的辉煌。集中展示江西美术家的最新创作成果和创作历程、艺术特点、艺术理想的《江西新中国美术家作品展》,将在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该展览也是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新中国美术家”系列作品展的组成部分。
据了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春风涌动赣鄱大地,江西文化人“强启动、急行军”,全省80家国有文艺院团全部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在2013年举办的第五届江西艺术节中,江西省71个改制院团创作新戏26台。改制后,江西演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迸发,催生了“团、场、线”的结合,形成剧目创作生产、剧目营销、剧目供应演出一体的演艺联盟。
主办方介绍,阳春二月选择在北京开启江西文化月活动,将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最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在首都北京集中展示、展演,就是要发挥文化一马当先的引领作用,搭建起革命老区与首善之区文化交流的桥梁,呈现江西全面开放合作、务实创新的精神风貌,整体地展现江西不仅风景独好,而且文化好、发展好,为加快推进江西“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凝聚江西正能量,传递江西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