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产业的并购是“风起云涌”,抢足了资本市场的风头,有人说“文化产业迎来了资本市场的春天”。然而,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文化产业并购热中,还要多些冷静。
并购势头不可挡
仅仅一个月内,5家上市公司收购文化传媒公司的总价值超过100亿元:高金食品以60亿元收购印纪传媒;华录百纳以25亿元的价格收购文化内容制作运营及媒介代理公司蓝色火焰;中南重工以10亿元收购电视剧制作公司大唐辉煌;浙富控股以8.4亿元收购梦响强音40%股权;熊猫烟花以5.5亿元收购电视剧制作公司华海时代60%股权。
互联网企业也在文化产业领域频频布局。近一年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企业共发起了15起对文化企业的投资和并购:马云、史玉柱斥资65.36亿元购入华数传媒20%股权;阿里巴巴以62亿港元控股文化中国;腾讯也先后投资和并购了晶合思动等5家游戏企业;百度先后投资纵横中文网和PPS视频等文学、视频网站。
专家分析文化产业并购“热情高涨”的原因,主要来自四方面的“冲动”:
首先是传统企业转型的需要,比如高金食品、中南重工、湘鄂情等企业。近年来,行业不景气、经营困难较大,迫切需要转型,转向文化产业,既符合政策导向,又可以为企业未来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
其次是互联网企业线上线下“全产业链”经营的需要。互联网企业的价值核心是平台和渠道,新的内容和产品与原有的渠道优势嫁接,实现从用户群向用户价值转变,开发文化产业的增值服务和衍生产业,以进一步放大效益,抢占未来市场的“制高点”。
再次是房地产企业“圈地”的需要。比如万达、恒大、永泰等房地产企业,通过充实文化的内容,既能拿到新的用地,也能为原有的物理空间增加人气,还能实现土地的增值,可谓“一举多得”。
最后是文化企业上市后有“做强做大”的需要。比如华录百纳、华谊兄弟、华策影视等,已先行上市,拥有充足资金后必然要有战略布局,希望弥补“短板”,提高在娱乐传媒领域的集中度,扩大自己的产业版图,捍卫自己的龙头地位。
“文化产业并购热体现了融合的新趋势,未来对文化企业的并购只多不少,必将还有新的并购大戏上演。”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研究院齐勇峰教授特别指出,“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并购使这些优质文化企业的价值得到认可,也能实现资本市场的一次腾飞,为文化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了新的途径。
文化不能只是“概念”和“嫁衣”
并购犹如一桩“婚姻”,除了高调的、看上去很美的“婚礼”,最重要的是双方还要脚踏实地地“过日子”。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文化企业在拥有资金后,是否还能按既定的目标走,如何实现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平衡,还会有一个艰难的磨合和适应过程。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韩笑认为,资金对于电影业是把“双刃剑”,电影是个非常专业的产业链,投入产出需要一定的周期,社会资金的进入有利于电影产业形成良性循环,但也有一些非专业的资金进入后,往往看重短期的利益最大化,往往不在编剧和剧本上投入,而愿在明星身上砸大钱,甚至不顾影视剧的需要,强推“花瓶”明星,生造出不少“烂片”,既违背产业发展的规律,扰乱电影市场秩序,又偏离了发展的方向。
当前,由于政策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文化”代表一种新的发展力量,资本市场上很容易炒作文化的“概念”和“题材”,仿佛“逢文必涨”,连亏三年的高金食品在宣布控股印纪传媒后,股价连续两天冲击涨停板。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提醒说,“文化不能在并购中只当是概念和嫁衣”。虽然出资并购了文化企业,但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并不够,一些强势的企业很“功利”,把文化当噱头,当“圈到地”或“圈到钱”后,就又把文化“踢”到一边,不尊重文化产业的规律,不对文化进行足够的投入,不愿在文化上下慢工夫。
打铁还得自身硬
新元文智董事长刘德良认为,“文化产业的并购中也应注意风险,避免泡沫化,最终还是要靠产品和服务、业绩和实力说话”。记者注意到,现在被并购的文化企业70%以上是影视公司。一方面说明,影视市场是文化产业中最市场化的领域,也是社会资本最关注的领域;另一方面,可能会被“光环效应”所迷惑,尚不能看到其中的风险。一些投资人或许被动辄上亿元和十亿元的电影票房所震撼和激励,但事实上,中国每年生产的数百部国产片中,只有3成左右能进入院线放映。并购影视公司,在看到“赢得未来”的机会时,也应看到“群雄混战”的风险。“通过并购,虽然实现了资本和渠道的双重支撑,拥有了更多的产业资源,但文化企业要做强自己,实现新的优化升级。可谓打铁还得自身硬。”魏鹏举认为,“并购后的文化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要站在新的台阶上,创造新的价值,实现新的增长,要求更了解消费者需求,继续生产出优秀文化产品,让消费者直接受益和认同,最终仍要靠产品和服务立于市场。”
并购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一段漫长而艰辛的路要走。并购的春天很美好,还要经过一番历练,才能顺利度过“倒春寒”。
有专家建议,首先,并购双方要在人才和企业文化上进行重新整合,保持企业核心的创新能力,实现“1+1>2”的美好愿望。并购后,产业的界线日益模糊,唯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应对新的变化。比如文化产业与互联网契合度较高,数字娱乐将逐步渗透到消费者生活中,这既是一片尚待开垦的“处女地”,同时也是兵家必争的“登陆场”。同时,文化产业从业者将成为复合型人才,既要熟悉艺术,也要了解技术;既要有文化思维,也要有互联网思维;既要看到现实需求,也要了解潜在需求,通过集成创新去赢得消费者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