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逐步落实,我省文化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呈现朝气蓬勃的新局面。
创新发展思路多措并举,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5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大事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12年,省政府设立专项基金、专项资金10多亿元,通过资本金注入、专项奖励、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等手段扶持培植市场主体,培植著名品牌、知名商标。今年省财政厅制定了落实34号文件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财税政策扶持的范围、对象、资金申报程序以及管理监督职责分工等操作细则。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9.4%。“十二五”以来,全省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30%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16.7个百分点。据统计部门测算,2012年实现增加值500.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46%,比GDP增速高出17.9个百分点,可比价增速为31%。截至2011年底,全省文化产业共有企业和单位13602个,个体经营户76374户。拥有总资产553.01亿元,较上年增长12%,年末从业人员40.13万人,较上年增长6.5%。文化市场共有经营机构4392家,从业人员35439人,总产出43.73亿元;广电产业经营收入达32.68亿元,具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影视机构发展到210家,2011年共拍摄电影31部,电视剧77部3116集,全年城市影院票房收入达到3.0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65%;2011年全省新闻出版业销售收入突破220亿元,利润总额12亿元,资产总额179亿元,图书出版品种5780种,图书总印数1.98亿册。
近年来,我省举办和参加了多次文化产业博览会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推出了全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近400个,其中百余个重点项目列入国家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开始,共有119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签约,签约金额760.5亿元。
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凸显示范基地引领作用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省组建了陕西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陕西省演艺集团、西部电影集团、陕西新华发行集团、陕西出版集团、陕西广播产业集团、陕西电视产业集团、陕西省广电网络公司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产业集团。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西安国家印刷包装产业基地成功获批。陕文投集团已拥有13家子公司,集团总资产从组建之初的17.43亿元增长到52.67亿元。2012年5月中旬,曲文投集团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西安高新区和曲江新区荣获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大量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源开始进入文化领域,大唐西市、富平陶艺村、西安超人雕塑研究院、西安唐苑、关中民俗博物院、光中影视公司、阳光丽都大剧院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全省目前有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10家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我省大企业带动、大项目引领、大园区(基地)承载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文化产业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多门类、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截至2011年,全省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15家,艺术表演场馆90个,全年演出场次达到2.599万场,观众1900余万人次,演出经纪机构15个,文化娱乐场所942家,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3351个,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49.37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总数达到551万户,共有城市影院53座,影厅243个,座位数38953个,报纸品种87种,期刊品种268种,音像制品出版品种340种,图书出版社18家,音像出版社9家,电子出版单位6家,出版物发行单位107家。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更加丰富,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