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天真也充满理想地期待着,中国电视在周五至周日晚上的最黄金时段,能有最具文化含量和文化底蕴的节目。我们要想一想,中国电视的人文关怀在哪里?”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主办的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第23届“星光奖”)颁奖典礼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星光奖”评委时统宇说。
每两年一届的“星光奖”是对我国电视节目整体质量的一次集体检阅。本届“星光奖”评出了一大批质量上乘的电视文艺节目。但是,从评选结果来看,中国电视节目原创力不足、乏新可陈的短板依然存在,电视节目在文化含量和人文关怀的开掘上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质检”提高文化品质
近两年,在网络等新媒体的竞争下,全国30多家上星卫视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视觉战。一些节目或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或以寻根问祖为由头,或倡导公益,或聚焦美食,或记录历史,或反映当下,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旨在提升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但节目更新频繁难免泥沙俱下,有的节目以创新为幌子,把网络炒作的话题作为电视节目主要的素材来源;有的节目为片面提高收视率,对一些暴力、血腥画面不加处理,直观反映出一些节目忽视责任、缺少担当,因过度商业化或娱乐化导致人文素养和价值引导功能的缺失。
为了树立电视行业的高品质标杆,本届“星光奖”组委会对近两年的电视节目进行了一次质量“筛选”。《回家》、《江南话语》等获得优秀栏目成就奖;《舌尖上的中国》、《人民的艺术》、《大鲁艺》等获得电视纪录片大奖;《〈读书〉重返狼群——李微漪专访》等获得电视文艺专题片大奖;《中国梦想秀》等获得电视文艺栏目大奖。这些获奖栏目和节目多年来坚持独特的文化品格和艺术追求,体现了电视人的审美素养,代表了中国电视节目创作的较高水平。
“没有让人放心的监管,就没有让人放心的市场。”谈到获奖节目的选拔标准,时统宇说,必须坚持节目的专业性和艺术性,不能以公益、励志和悲情掩盖节目专业、艺术上的薄弱。
期待有文化的原创节目
综艺节目历来是“星光奖”参评节目中的“主力”。但今年,只有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中央电视台的《梦想合唱团》、《星光大道》等综艺节目获奖。这不仅是贯彻“限娱令”和“限晚令”的要求,更反映出综艺节目的原创力不足。
纵观这些年的综艺节目,各类造星选秀、婚恋交友、真人秀、益智挑战类节目往往高调诞生,热闹非凡,但最后都难逃明日黄花的命运。而很多综艺节目又在模仿国外,像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了》就是由韩国的一档综艺节目演变而来。
谈到节目的移植和创新,湖南广播电视台常务副总编盛伯骥说:“节目的成败关键要看它是否有一副结实的身板,能否在中国的土地上成活。”他认为,任何节目的异地植入都要与当地的文化、经济、历史及政治进行关联,并以此进行修缮、融合及培植,这种创新移植就是一个本土化养护的过程。
利用综艺节目争抢收视率是各卫视惯用的杀手锏。2013年,湖南电视台的《我是歌手》和浙江电视台的《中国好声音》就曾掀起一场争夺收视率之战。但这种争抢往往忽视了创新的重要性。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说:“当前国内的很多综艺节目都是引进,作为电视人,确实需要加强原创,要让我们的节目体现正能量,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体现大局意识、大片战略和大台格局。”
没有纪录片就是“缺钙”
本届“星光奖”在压缩综艺类节目的同时,大幅提高了纪录片等文化节目的获奖比例,获电视纪录片大奖和电视纪录片提名荣誉奖的电视节目多达13部,来自边远地区的戏曲节目也有3部获奖,这充分显示了主管部门对纪录片的支持和对节目过度娱乐化的限制,表明中国电视文艺节目的一些基本价值判断和创先创优的立场。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纪录片的收视率也许比不上娱乐节目和电视剧,但一个电视台没有纪录片,那就是“缺钙”。提及纪录片的重要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曾在《中国电视剧告诉我们什么》一文中这样描绘:他们用真诚的文化良知和优秀的文人操守,艰难地寻找一个民族散落或潜在的人文精神,他们用沙哑的嗓音敦促我们身边每个人尽快端庄和成熟,来接近更加理想化的真诚。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宁波广播电视集团的文学节目《张苍水》获得了唯一的电视文学节目大奖。《张苍水》所依托的栏目《江南话语》,不仅在宁波电视台坚持播出10多年,而且坚持选择在周六晚9点半首播、周日晚9点半重播。这个时段是中国电视收视率争夺激烈的时段,宁波电视台能“十年如一日”把一个小众的文学类节目放在兵家必争的黄金时段,不能不说是一种勇气。
“宁波电视台的坚持的确值得称道。试问哪家电视台肯舍弃广告和创收,将黄金时段让位于最有文化含量和人文底蕴的节目!”时统宇一言以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