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央电视台央视动画有限公司制作出品的《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第二季正在央视一套和少儿频道《动画梦工场》栏目热播。该节目不仅创造了《动画梦工场》播放的所有动画片中最高收视率的成绩,也在孩子和家长中反响热烈。据了解,央视动画已与中国木偶剧院合作开发《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舞台木偶剧,并和乐视网、西玛玩具公司等就新媒体播映、衍生产品开发、动漫生活体验馆等项目签订合作协议,欲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一时间,中国动漫如何品牌化、产业化再度成为动漫界热议的焦点。
相关观点
蔡志军(中央电视台央视动画有限公司总经理):把成功的“形象”转变为成功的“品牌”
我们看重那些具有发展潜力和长久生命力的动画题材,之所以重新挖掘和打造“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动画品牌,一方面是因为它符合这样的标准,另一方面,这一动画形象已经深入孩子和家长内心,它的“绿色”、富有正能量和体现正确价值观的故事内容,既有趣,又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衍生品开发方面,除了授权中国木偶剧院开发舞台剧,3D电影、新媒体、动漫产业园区等都在我们的计划中。拿舞台剧来说,它是继续深入打造品牌的一种非常有利的方式,是扩大市场、加大影响力的重要一步。从国内外成功的动漫品牌策划运营经验来看,动漫衍生品的开发是动画产品从成功的“形象”走向成功的“品牌”的关键阶段。我们目前正在尝试建立市场前期研发中心,后期前置,将衍生产品工业设计纳入前期美术设计的整体考虑,并将创作策划和推广营销策划统一协调。
过去我们多半是“见好就收”,但这样的发展往往只是昙花一现。现阶段产业结构正处于重组的变革时代,所以在产品开发前就应为3年以后、5年以后,甚至10年以后的布局考虑。动漫品牌化、产业化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杨廷玉(中国木偶剧院卡通舞台剧项目负责人):
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实现双赢
此次与央视动画合作,我们是经过详细地分析从而进行判定的。这次合作不仅仅是为排演一出剧,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合作改变木偶剧院的生产方式。以前的演出模式,从首演、驻场演出再到全国巡演,一台剧最多演一二百场就很难得了,而此次的合作欲通过全国地域的连锁和授权,从一台剧的单打独斗转变为不同地域的联合演出方式。
而木偶剧院与央视动画双方的作用体现在:一方面,我们对已经比较成功的“大头”形象进一步加强品牌价值,作为其衍生品,成功的舞台剧会对这一动画产品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木偶剧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助央视的号召力和已成熟并深入人心的“大头”形象,从已经很充足的故事剧情中进一步再创作,减少了创作、包装、宣传的成本和市场风险。双方均能更好地将专业资源利用到位,实现双赢。
袁梅(北京其欣然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产品设计前需留足开发空间
一部好的动漫作品的开发,没有三五年是做不到的。而现如今中国动漫业往往用在产品前期开发的时间比较短,预留空间也不足,这样都为之后的衍生品开发、品牌持久性发展带来隐患。有些源自漫画作品或动画片的题材,平面上看起来很好看,但并不代表衍生产品能顺利开发并获得大众认可,所以我们经常在产品开发前就会邀请一些工业设计方面的专家参与到整个动漫形象的设计中来,并大量征求受众的意见,为今后从平面走向立体的衍生品开发铺好路。
中国动漫设计、制作、宣传、发行,各个阶段容易割裂来看,没有一体化的考虑,但国外成功的案例多是打“持久战”。像《功夫熊猫》前期用了七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一点一滴地接触市场,接连不断地寻求曝光机会,最终形成了市场期待,之后无论是搬上大银幕还是衍生品开发都比较顺利。而我们国内搞动漫走得太快,容易短时间内将资源利用殆尽。要知道,理想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中,40%的利润来自诞生之初的漫画或动画作品,60%的利润则来自于源源不断的衍生品开发。
李女士(动漫爱好者、孩子家长):
动漫衍生品的作用不可替代
作为一名动漫爱好者,我渴望中国也能有像《神偷奶爸》中的“小黄人”一类风靡全球的毛绒公仔,期待中国也能有像迪士尼乐园那样的动漫主题乐园。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中国动漫业现在也开始逐步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迈进,对衍生产品的开发也开始重视和投入精力,这些都是好的现象。
而同时作为一位6岁孩子的家长,我知道每个孩子心中都有自己所钟爱的动漫形象,动漫对于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我们家长往往会反对孩子长时间地沉浸在由电视、电脑、手机等构成的动漫“电子环境”中,舞台剧或其他形式的衍生品恰恰解决了我们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