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其中有关诗歌奖的评论趋向两极化。其实,在外国文学奖的评奖过程中,质疑与争议向来不少。
美国普利策奖小说奖:空缺引争议
美国普利策奖小说奖从1917年开始颁发。2012年,美国普利策奖小说奖空缺,由3人组成的小说奖评审团在读了314部小说后,确定了3部最终入围作品:丹尼斯·约翰逊的中篇小说《火车梦》、卡伦·拉塞尔的《沼泽地》和戴维·福斯特·华莱士的遗作《苍白的国王》。但在普利策委员会投票时,3部作品都没有赢得多数票。
小说家安·帕切特在媒体上撰文说,大多数读者不会认为空缺是因为评委会无法达成共识,而会认为这表明今年是小说的歉收年。“作为小说家和一部合格的书的作者,我不喜欢这种结果。败给某个人没什么,不知败给了谁则令人感到耻辱。普利策奖是作家、读者和书商赞美小说的最佳机会。今年,我们都失去了这一机会。”
《旗帜周刊》高级编辑克里斯托弗·考德威尔说,普利策奖小说奖的评审作品一直饱受争议。3名被称为评奖人的评论家实际上只是提名者,他们将3部小说列入最后候选名单。但是,做出最终选择的是由18人组成的评选委员会。1960年,评奖人推崇索尔·贝娄的《雨王亨德森》,但委员会却选择了艾伦·德鲁里的《华府千秋》。1974年,委员会没有同意评奖人一致选择的托马斯·品钦琼的《万有引力之虹》,而是让小说奖空缺。在两部水平相当的小说之间做抉择时,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往往会选择更符合大多在杂货店买书的读者品位的作品。例如,1984年,委员会在威廉·肯尼迪的《紫苑草》和托马斯·伯杰的《世仇》之间选择了前者。
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复制网络资料算不算抄
“龚古尔文学奖”是1903年在法国设立的。2010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由擅长以尖锐笔调描写人类绝望心境和遭遇的法国当红作家米歇尔·韦勒贝克获得。获奖小说《地图与疆土》一度受到剽窃指控,有文艺杂志指出该书中至少有三段文字涉嫌剽窃维基百科网站相关词条。
据悉,《地图与疆土》延续了韦勒贝克以往愤世嫉俗、直言不讳的风格,对艺术、爱情、金钱、政治等元素进行了尖锐的剖析。《地图与疆土》虽以虚构的、热衷于米其林旅行地图的画家与摄影师热德·马丁为主人公,但读者绝对能在阅读时对号入座,因为作者将多位法国名人写入书中,包括小说家弗雷德里克·贝格伯德、法国电视一台新闻主播让·皮埃尔·佩尔诺以及韦勒贝克本人。
一家知名网络文艺杂志曾以《一个剽窃的可能》为题,指摘《地图与疆土》中至少有三段文字涉嫌剽窃维基百科网站相关词条。这三段文字,分别涉及法国政治家、2007年总统大选参选人、“猎、渔、自然、传统党”主席弗雷德里克·牛的生平,博韦城的历史等。韦勒贝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了自己复制并粘贴维基百科上的部分段落,但他坚持声称抄“维基”不能算抄,而是一种文学的实验形式,甚至是一种创造美的形式。
韦勒贝克说,抄袭指控“非常荒谬”,因为《地图与疆土》的整体风格就是基于对日常生活平庸的、技术性描述的借用,这种借用本身即是一种创造美的手法。“指摘剽窃的人还不明白文学的概念是什么。”
英国布克奖:规则改变引争议
布克奖设立于1969年,2014年英国布克奖于日前公布提名长名单,名单首次出现了美国作家的身影,成为该奖项向国际化踏出的第一步。提名名单中,美国作家虽然是首次参与角逐,但一举占据了4个名额,仅比英联邦作家少两名,包括卡伦·乔伊·福勒的《我们完全疯了》、西瑞·阿斯维特的《炽热的世界》、 约书亚·弗里斯的《在相宜时再擢升》以及理查德·鲍尔斯的新作《奥菲欧》。评审组组长说,这些选择完全是基于品质。
2014年,布克奖开始向所有英语写作者开放。而此前,只有拥有英联邦国家国籍和爱尔兰国籍的作者才有资格参评布克奖。
布克奖管理委员会主席乔纳森·泰勒认为,扩大参评范围可以加强布克奖在英语世界文学奖项中的地位。但一些作家认为,此举破坏了布克奖的特殊性。
英国作家梅尔文·布拉格便对布克奖的改变表示失望:“布克奖将会失去它的独特性,这就好像一家英国公司被全球化企业接管了一样”。曾于2008年提名布克奖短名单的作家琳达·格兰特则对美国作家进入可能导致的失衡表示担忧。她认为,美国的普利策奖将英国人拒之门外。“如果布克奖对美国人开放,将会引起巨大的不平衡。这相当于英国作家在布克奖上面临更大的竞争,而美国作家则多了一个获奖机会。”
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被质疑欧洲味太浓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由罗马尼亚裔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获得,一度被质疑欧洲味太浓。不是之前在博彩公司开出的名单中呼声最高的以色列作家奥兹,不是十大热门中唯一的亚洲作家村上春树,也不是争议最大的印度作家拉什迪,获奖者米勒甚至没有在博彩名单里。有分析指出,她的获奖可能与跨文化写作和其作品关注政治有关。但不得不承认,米勒并不是一位知名的作家,德国文学史上很少留下她的痕迹。奖项的公布引来一片惊讶,有评论认为,这是本次诺贝尔奖评选爆出的一大冷门。就连米勒本人也一样,她通过出版商发表了一份声明,表示对自己获奖感到“非常意外”。有人认为文学奖评审团再一次行使了他们“不受舆论影响”的判断力,但这个结果更进一步印证了这个评审团对欧洲文学和作家有着的的确确的偏爱。
对于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小组的这种“以欧洲为中心”倾向,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彼得·恩格伦德曾公开表示说:“我不认为我们寻找欧洲人得奖是个问题,但我们的确有这个倾向。欧洲人比较容易对欧洲或以欧洲传统为基础所写的文学有深刻体会。这才是诺贝尔文学奖真正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