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化产业中的影视、手游等行业表现相当活跃,受到各路资本青睐,频繁传出并购、上市的消息。相较而言,文化产业的另一个传统行业——演出业则“冷清”了许多,鲜少有外界资本“关注”。其实,观察今天的演出市场和电影、游戏市场的表现,也就不难理解资本的选择了。一部电影动辄上亿元的票房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而在演出领域,高演出费、高场租费、高票价现象依然严重,一些院团则面临好剧难以“走出去”的困局,这些问题都在制约着演出市场的发展与繁荣。
面对这种种不良“症状”,演出界一直在寻求一剂打通经络的“良药”,比如成立区域演出联盟、演出院线,创新运营模式等。笔者所在的武汉市演出公司还借鉴电影产业的“双零”分成模式(电影拷贝无偿提供,电影院免费上映,最后片方和影院按比例分成),去年在演出领域首次尝试推行“双零”模式,即是演出方到外地演出不收演出费,外地剧院免去场租并承担项目宣传和食宿,最后按双方投入的比例来分割最终的票房收入,双方共担风险,共享利润。武汉本土贺岁喜剧《海底捞月》、《信不信由你》就是通过这一模式推向市场的。据统计,《海底捞月》首演至今,共演出160多场,票房超过1500万元,获得不俗口碑和票房,“双零”模式成效初显。
不过,“双零”模式毕竟还是新鲜事物,要想进一步推行,需要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包括政策和资金。在政策扶持方面,有人建议借鉴欧美国家的赞助体制。目前,赞助体制在欧美国家已经非常成熟,并对文化艺术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法国为例,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对音乐、演出和电影等领域的赞助人和赞助企业给予配套的激励措施。音乐领域的相关激励政策包括企业购买乐器用于出借给音乐家演奏可获得减免税。此外,任何公共或私人组织对公众的艺术表演(包括艺术节、音乐会、戏剧表演等),均可享受一定的企业赞助减免税额度。在这一政策的保障下,演出、电影等文化艺术很容易吸引外界资本的投入,而资本的投入又为艺术表演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不久前,笔者曾到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法国的巴黎歌剧院等学习交流,这些剧院良好的观演氛围以及对当地文化消费的带动效应让人印象深刻。据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院长Dominique Meyer介绍,歌剧院全年的支出高达1500万欧元,其中500万欧元由政府拨款、500万欧元来自于票房、500万欧元则来自企业和个人的赞助,在这种模式下,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平均每年可获得纯利300万欧元。这种良性的发展模式也为维也纳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之都奠定了基础:全市180万人口,每天观看演出的人次高达1万,其中70%为本地市民,30%为慕名而来的世界各国游客。观看演出已经成为维也纳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同吃饭穿衣,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
反观我国的演出市场,企业或个人赞助文艺演出的现象非常少见。而面对演出市场存在的“三高”问题:演出费高、票价高、场租费高,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如何创新演出模式,还需要考虑如何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比如将企业或个人赞助常态化、规范化。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如果单靠政府的预算支持和财政补贴来解决问题并不现实,同样,用行政手段来指令企事业单位出资办演出也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发展规律。因此,引进国外比较流行的文化赞助模式或许是解决演出领域资金不足问题的一个途径,不过这首先需要一套合理可行的文化赞助法律法规,引导社会出资出力支持演出事业,同时也要考虑到赞助商的利益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障,这样才有可能让实力雄厚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演出剧场和剧团更多的支持,再加上区域院线联盟的成立以及“双零”模式等的探索,演出业的繁荣值得期待。
(作者系武汉市演出公司总经理、武汉剧院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