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当天,包括高书生撰写的《中国文化产业研究论纲》、祁述裕撰写的《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政府角色》、贾旭东撰写的《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及其影响》等在内的20篇获奖论文名单揭晓。在随后举办的“‘十三五’文化创意产业展望”主题研讨会中,无论是此次论文评选的获奖者,还是参与了此次评选活动的专家委员会成员以及其他文化产业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作为国内文化产业研究领域首次举办的专业化学术论文评选,该评选活动对于总结我国文化产业学术研究水平、激发文化产业学术创造力、提升全社会对文化产业研究的关注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即将开始的“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学术参照。
客观、科学、精准
据了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今年共同发起。首届评选以2009年至2013年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创意产业》选载的400多篇论文为评选对象,经过初选和专家评审两轮筛选而成。其中,专家评审环节由来自全国的文化产业知名学者及多年专注于文化产业领域报道的资深媒体人士等组成,依据政策推动程度、产业发展指导程度、学术创新程度、论证完备程度、选题难易程度5个指标,对入选论文进行逐项打分,最终通过分数汇总加权统计,按照评分高低确定了一、二、三等奖共计20篇论文。
“此次评奖活动严格按照规定评选,评选采取回避制度,凡入选论文的作者均不得作为评委。同时评选结果均可供查阅。”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副总编辑钱蓉在介绍此次评选活动细则时说,整个评选过程不仅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而且在评审专家和论文的选取方面做到了既严谨又有一定的专业广泛性,从而使评选结果尽量客观、科学和精准。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表示,该评选对文化产业这个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来说是一件新事,同时也是一件大事。“既是对过去几年文化产业研究的学术成果的全面梳理,也能够通过评优活动树立学术标杆,激发学术创造力,提升本领域学术研究的层次。在国家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下,这次评选活动是一次新的尝试。”
“此次评选出来的20篇优秀论文,应该说在学术层面见证了我国2009年至2013年期间的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作为此次评选活动的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中国文化报社编委崔成泉认为,通过梳理文化产业学术研究的现状,此次评选活动发掘了一批优秀论文和作者,让一些文化产业新理论、新观点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同时,也为即将开始的“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学术参照。
为产业发展提供学术支撑
在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看来,学术研究的作用就在于解放思想、提供思路、纠正偏向、总结经验和展望未来,文化产业的学术研究也是如此。而此次评选出来的20篇获奖论文在这几方面均有着充分体现。
专家评审委员会在对此次一等奖论文《中国文化产业研究论纲》进行点评时写道:“在文化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其基本概念、范畴还很不规范的时候,该论文的撰写对确立文化产业研究范式作了开拓性的探索,对文化的范围和类别等进行了梳理,对文化产业体系框架进行了系统阐释,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对于另一篇一等奖论文《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政府角色》,专家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论文的价值在于“对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定位问题做了准确的阐释,通过对文化产业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政府作用的重点应该是文化市场失灵的领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文化产业政策定位提供了理论支撑”。
当然,除了解放思想、总结经验,把好的思路、好的做法归纳呈现出来,学术研究在纠正偏向上也具有积极意义。此次分获二、三等奖的两篇论文《论政府对文化产业制度支撑的功能缺位》和《窄化与偏离:当前文化产业一个必须破除的思路》,前者以犀利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政府权力无限扩张和不受制约所带来的严重问题,可谓文化产业领域的盛世危言。后者则找出了支配社会各界关于文化经济决策的错误思路,指出将文化的经济功能归结为文化产业,又将文化产业的功能理解为满足社会精神生活需要,进而按照想象中的精神生活需求去策划实施对应的“文化产业”项目,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破除的思路。
“无论是哪个领域的学术论文,首先是作者要解放思想,然后引导、带动有关方面甚至全社会的观念更新,并且为相应的改革提供可操作的思路。”周文彰希望,这样的评选活动以后能持续办下去,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专业化的学术支撑。
文化产业业态研究待加强
评选活动的举办不仅对鼓励和激发文化产业学术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一些当前文化产业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在此次论文评选过程中也得以发现。
崔成泉认为,此次进入专家评审环节的80篇论文在选题的选择和撰写方面大多侧重于概念分析,“概念分析大于业态分析,对文化产业业态的研究比较欠缺,一些概念的提出存在同质化现象。”在他看来,目前业内出现的很多低水平的文化产业相关论文,依然停留在概念复制或者对文件的解读上,而深入实践,对具体的文化产业形态的研究还很不够。
一等奖论文获得者高书生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也表示,希望在未来3至5年内,中国文化产业的学术研究能够形成一个基本的范式。“因为大家现在讨论议题的共同基础特别少,自说自话的多,共同范畴很少。所以我经常在不同的场合呼吁,希望在文化产业的学术研究方面能尽早地形成一些范式,从而把我们的文化产业学术研究引向深入。”
这样的呼吁也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认同。此次评选活动的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说:“当前文化产业研究方面共同的范式、共同的理论基础以及能够深入探讨的方法和方向都还非常少,这对于文化产业学术研究界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特别希望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里,我们能够在文化产业学术研究方面有更加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