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中国足球开始了第一次改革,那场改革带来了中国足球的职业化,带给了球迷无数的心酸与欢乐。20年后,当陈旧的体制严重阻碍了中国足球发展时,当多数人意识到必须尊重足球的客观规律时,一阵由政府牵头的足球改革风,在这个春天吹入了长居“冬日”的中国足球界。
昨日(3月16日),中国政府网正式对外公布《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吹响了中国足球改革的“开场哨”。这个让国家主席习近平极为重视的方案,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举措,包括足协与体育总局脱钩、联赛改革、发展体育产业、未来申办世界杯等内容,这些改革措施无疑会带来与足球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如今政策“妙传”已经到位,各路资本如何踢好“临门一脚”成为关键。
资本市场总是先知先觉,受益于此《方案》的出台,A股市场的中体产业、江苏舜天等足球概念股全线大涨。
足协与体总脱钩
长期以来,中国足协都是各方的重点吐槽对象。长春亚泰诉中国足协案、广州吉利诉中国足协案、武汉光谷退赛事件等,似乎都反映了由体育总局管制下的中国足协的管理混乱。因为足协与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一直保持“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构架,不仅管办不分、效率低下,更是导致了严重的腐败窝案。
此次《方案》明确提出,调整组建中国足球协会。按照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原则调整组建中国足球协会,改变“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组织构架。
前央视足球评论员、乐视体育首席内容官刘建宏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行政角度来说,中国足协与体育总局脱钩后,不再拥有行政级别,领导机构由社会各方人士构成,他们也不再是国家干部,这确实有助于克服行政化、保证专业性。
在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易剑东看来,足协与体总脱钩后,将摆脱原来行政部门的束缚,能够获得更多的主动权,获取资源、知识等,不以盈利为目的协会性质使得足协更加超脱。
足球产业有利可图
国家重视足球的发展,与其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所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相关。
据悉,足球产业在全球所有产业中排名第17位,是体育产业最大的单一项目,全球年产值超过5000亿美元,占体育产值比重超过40%。
而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足球产业发展相对薄弱,但同时挖掘的潜力巨大。“欧洲足球产业产值占体育产值比重超过50%,是世界占比最大的。中国足球产业目前占比可能不到三分之一。”易剑东说。
对此,《方案》表示加强足球产业开发。加大足球无形资产开发和保护力度,通过打造赛事品牌、开发足球附属产品、培育足球服务市场、探索足球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全方位、全过程足球产业链,不断增加足球产业收益,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兴办足球产业的格局。
并且,国家也鼓励社会力量发展足球。《方案》提出,引导有实力的知名企业和个人投资职业足球俱乐部、赞助足球赛事和公益项目,发挥支持足球事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拓宽俱乐部和足球发展资金来源渠道。
“足球产业确实是‘有利可图’的事业。”易剑东说,目前各界对足球关注度广,并且盈利模式成熟,随着国家促进足球发展后,赛事的增多,还能带动旅游、足球场设施等相关产业,足球产业是一座待挖掘的金矿。
据统计,目前由上市公司或公司控股股东投资的中超球队就有10家之多,涉及的上市公司有12家,例如恒大、绿城等,其中多数为过去一段时期快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如今阿里、苏宁等互联网巨头也紧随其后,正在积极参与。
将拓展俱乐部收益
如何让足球成为有钱可赚的生意,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进来?刘建宏坦言,从欧洲的经验来看,主要落脚点在于“足球赛事转播权收益”。
目前中国足协完全拥有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产权,俱乐部没有经营权,且只能拿到门票权益和被足协挑剩下的广告牌经营开发权。2014年,大部分俱乐部的收入依赖企业冠名(广告赞助占70%以上),而许多俱乐部的“冠名权”资金来自本身的投资企业,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作为俱乐部的盈利项目。
在电视转播费用方面,2014年中超公司总计获得360万元的收入,占总收入的9%,以中超16支球队、240场比赛计算下来,平均一场比赛只有区区15万元的转播收入。“俱乐部的收入一般是通过门票、电视转播费、彩票、会员费、广告、赞助费、商品销售及特许经营、转会费等多个渠道获得,但目前国内俱乐部还没有做到这一点。”安徽财经大学体育研究所副所长姜同仁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此次《方案》中提到,改革足球赛事转播权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赛事主办方和参赛主体成为主要受益者。同时,积极研究推进发行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为竞猜对象的足球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