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有国内“院线第一股”之称的万达院线正式挂牌深交所,开盘后便以高出发行价43.98%的涨幅封在涨停板,此后连续获得多个涨停板。无独有偶,日前,有着“明星股东效应”的唐德影视在创业板挂牌,首日股价大涨44%,引起市场高度关注。陆续而来的文化企业频频亮相创业板,无疑成为2015年A股市场的亮点之一。
据了解,目前创业板中文化类上市公司已经达到14家,创业板已然成为文化产业的集聚平台。深交所方面表示,未来将全面推进创业板改革,为文化产业创造一个更加宽松、更加市场化、更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
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近年来,文化企业在创业板中的表现日益突出,亦受到各路资本的热捧。目前已经在A股创业板上市的文化企业大部分得到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广泛认可。
实际上,文化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已明显形成了良好的集群效应,创业板已成为国内文化类公司上市的首选板块。从市场表现来看,截至2014年12月31日,创业板12家文化类上市公司股价较发行价格平均涨幅超过了177.44%,远高于创业板75.13%的整体涨幅,且12家公司上市以来对创业板100指数上涨的贡献率为38.15%,令投资者获得了良好的回报。
与此同时,文化企业也成为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大军中日渐活跃的角色。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创业板文化类上市公司上市前普遍规模不大,上市后有动力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谋求外延式扩张,改变行业竞争格局。业内预计,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文化产业将进入资本化、证券化高峰期。
文化企业借市场谋转型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文化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进入资本市场,以最大限度筹集和盘活资金,实现超常规发展,形成大规模的多媒体、跨媒体文化集团,巩固和加强在所属领域的主导地位。而创业板制度正契合了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成为文化企业市场规模扩大和实现业务转型的有力支撑平台。
摩根士丹利的一份报告指出,对11种行业建立世界级大企业所需年限的统计显示,文化产业只需8年时间,这远快于医药、银行、电力、建筑、日常消费等领域。而相关研究发现,在中国,文化产业甚至只需要两年即能建立区域或行业优势。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灵活、创新的创业板制度设计正好适用于差异化、高不确定性、高成长性的文化企业,一方面通过差异化的上市标准、投资者准入以及灵活的估值方法与文化企业适配;另一方面,创业板为文化企业知识产权运作注入资本力量,并通过高效、低成本、便捷的再融资机制,适配于文化企业小额、快速、频繁融资的需要。
加快创业板改革促文化产业发展
2015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会议再次明确“改革创业板市场”的目标,深交所提出“全面推进创业板改革,丰富创业板层次,推动新三板与创业板转板试点”,为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深交所方面提出,创业板将为文化产业创造一个更加宽松、更加市场化、更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争取在创业板试行小额快速换股并购制度从而增强制度的灵活性,贴近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支持公司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