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国内首个数字化舞美科技应用产业基地、3D打印创意产品、“云技术”拓展文化旅游……“十艺节”大幕开启,44场精品剧目将在岛城唱大戏。在诸多精彩纷呈的高性价比舞台产品视野之外,文化与科技共荣的趋势,促使了我市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数字化舞台等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青岛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已形成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
围绕现代数字舞台技术发展趋势,通过数字化集成技术将声、光、电、影音、动漫、网络科技等融为一体,促进数字舞美科技创意产业的发展。近日,记者走进了青岛恒德数字舞美科技有限公司,由这家本土企业联合多所科研院校研发的“数字化舞台监督监控指挥调度系统”吸引了业内外的高度关注,实现了舞台监督监控的数字化。据该企业负责人赵松德介绍,目前正在与中央歌剧院合作开发的中国首个数字化舞美科技应用产业基地,将大力提升国内文化场馆的公共服务功能。
除了引领数字舞美产业的创新步伐,青岛尤尼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意新产品在国际大赛中屡有斩获,教育界食用级材料的桌面级3D打印机、生物材料3D打印机已研发成功,公司还将3D打印技术延伸至雕塑、艺术品复制、影视人物造型等方面,实现了文化科技资源的整合运营。
青岛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和海洋科技优势,构建起了海洋特色文化产业高地和产业集群。青岛无线传媒有限公司、青岛出版传媒有限公司、青岛新旋律动漫有限公司等10个龙头文化科技创新企业和集团在产业大潮中绽放活力。据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姜正轩介绍,在目前协会的120家会员企业中,文化科技类的关联企业约占1/3,以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文化业态萌发,推动了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融合发展。
像在会员企业中,涌现出了青岛广电友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快乐视界数字传媒有限公司、青岛可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文化融合示范企业,在国内唯一的数字电视双国标产业示范基地,承建方青岛广电无线传媒集团正在布局建设半岛无线全媒体服务平台项目。而快乐视界研发的基于“云计算”技术酒店客房多媒体系统,尝试以科技手段撬动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可慧科技研发的云计算监控中心致力于打造智慧城市。
沿着驱动创新的路子,我市初步构建起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成海信多媒体国家研发实验室、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青岛示范基地、动漫产业核心技术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示范基地等四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创立了青岛数字动漫研究院、凤凰岛影视动漫创意城等10个产、学、研、用一体文化产业创新基地。
此外,建设了市南区文化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区,市北区文化装备产业集聚区等文化科技产业集聚区。2012年,全市文化科技产业实现增加值807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0%,基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有力推动了蓝色文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