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主机、没有优盘,随时随地都能打开自己的电脑;手机一扫,就能让书本或明信片“动”起来;雕塑作品数字化、规模化、工业化……上面这些并不是梦想,而是记者近日在高新区采访时亲眼所见。4年来,受益于“文化、科技、资本”相融合的发展理念,高新区的文化产业走出了独特的发展道路。
民办公助 培育文化产业沃土
走进高新区的文化企业,总能感受到他们身上的幸福感。“区里每年都会在我们这些文化企业评选一些高端人才,我们公司的总经理韩雨江就被评为高新区长白慧谷英才。”吉林省凯帝动画科技有限公司的姜佳宜说。据悉,为了打造自己的“人才特区”,高新区特别于2011年推出了“长白慧谷英才计划”,以“团队+领军人物”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模式,打造完整的人才体系。目前,两批入选“长白慧谷英才计划”的共41人,共有14户文化企业高端人才入围。
据高新区文化产业办公室副主任孙祥玉介绍,除了人才培养方面的奖励政策,高新区还制定了30多个扶持产业、企业、技术创新、投融资发展及企业服务等政策和制度。截至目前,高新区文化企业总数已超过200家,产值达20亿元。
科技资本 助力文化产业腾飞
“文化、科技、资本”相融合理念是吸引长春海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从大连移师高新区的原因。“高新区聚集着一批光电、软件及信息产业技术人才和企业,这对于‘海和’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文化传媒起家的长春海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郗望告诉记者。会说话的结婚请柬、能视频的图书、可立体展示的宣传画册……看着“海和”研发的新产品,记者只能用神奇来赞叹。
除了为文化企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高新区还为科技企业打造文化品牌,主动为区内文化企业送服务、找资金。为了助推企业发展,高新区特别设立了“长春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为区内文化科技企业增信,以及银行的信贷风险补偿,引导合作银行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目前已有5家文化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更有7户文化企业进入上市储备项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