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从文化产业遇到融资瓶颈的问题入手,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针对性地进行金融创新,配套完整的金融支持体系,从实践的角度考虑,解决文化产业的投融资问题。”日前,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在上海交通大学开题。
项目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史占中对记者表示,首先,课题将分析文化产业在投融资过程中出现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和“融资乱”问题;再利用金融发展理论和产业发展的经验研究,总结和归纳阻碍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体系发展的关键问题;最后,通过借鉴发达国家金融体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如何基于文化产业的本土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改善国际分工地位的路径进行深入探讨,为产业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在实际应用方面,课题的研究目标是结合金融体系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挖掘跟踪研究文化产业与金融服务的融合发展轨迹;深入剖析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推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巨大市场需求。此外,比较研究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和反思我国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而出台的各种金融支持政策,以期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分类指导和支持。
构建完整的文化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据介绍,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分成三大部分:基于文化产业融资实践,总结文化产业金融支持过程中的问题;基于金融支持体系的基本结构,研究如何构建适用于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等;基于政府作用、互联网技术平台应用以及资本对外开放等制度条件,深入探讨分析我国应如何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策略,以构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课题拟研究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问题、基本构成以及应对策略,结合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体系发展的目标,设计为相互关联的5个子课题。子课题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融资瓶颈研究’为子课题二、三、四明确研究目标和方向;子课题二‘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中的价值评估研究’根据子课题一发现的问题,首先解决文化产品的估值定价问题,为后面的子课题提供理论基础;子课题三‘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中的价值评估研究’在子课题二的基础上,利用金融学的知识,配合文化产业的特征,创新融资工具,拓宽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子课题四‘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中的价值评估研究’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避免文化产业融资中不断出现‘融资乱’等现象;子课题五‘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的实施路径研究’基于4个子课题的研究成果,提出政策建议,并构建符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史占中表示。5个子课题分别由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部长、文科处处长段鹏,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徐剑,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陈荣达,国信证券股份公司监事会主席、国信证券博士后工作站站长何诚颖和史占中负责。
课题的研究将从对文化产业的内涵、典型发展特征分析入手,梳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瓶颈问题,从中分析金融支持不足或失效的主要原因,深入考察我国既有的文化产业政策、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模式是否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
史占中表示,课题组还将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剖析文化产业现有金融支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中的资产价值评估、融资模式创新、风险管理与控制以及金融支持实施路径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构建更有活力的文化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体系。另一方面,梳理世界文化强国的金融支持体系及其发展路径,从中发现国内外文化产业融资模式和金融支持体系的差异,吸取和借鉴海外金融支持的模式和经验,最终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和对策,以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课题成果除了以论文、论著形式公开发表以外,还将不断以专报的形式提供给文化部等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并根据相关部门的响应持续跟进研究,参与发展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政策设计和实施效果评估。“课题组将以本课题的研究为契机,以课题成果为依托,为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体系建设做出有价值的贡献,希望将本课题的应用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政府决策。除课题研究3年期限以外,在课题完成以后,也将继续跟踪分析相关的政策实施效果,并为政策的改进提供决策反馈。”史占中说。
科学评估文化企业资产价值
近年来,尽管大量的社会资本涌入文化产业领域,但仍有大量的文化企业面临融资瓶颈约束,这既有文化产业自身的问题,也有金融支持体系不健全的原因。文化企业普遍都是“轻资产”企业,且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因而难以在传统投融资体制中获取金融支持。“因此在完善现有的金融支持体系时,应深入探讨对文化企业的版权资产如何进行科学的价值评估,对收益不稳定的文化企业进行融资时如何强化风险管控,最终才有望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是本项课题研究的重点。”史占中说,正是由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轻资产”特征,版权资产占比相对较大。版权资产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是获取金融支持的重要前提,对版权资产如何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估,也是本项研究的难点。
课题研究的另一难点是资源错配理论在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分析中的应用。“资源错配理论致力于研究由于制度障碍而产生的资源配置无效以及生产效率损失现象。如何将该理论工具用于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的应用分析中,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这是本课题的另一难点。”史占中表示,为了更好地评价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的实施绩效,需通过严谨的实证研究,因而要广泛搜集相关统计资料和数据,而本课题涉及的统计指标和相关数据较多,因此数据搜集和获取也将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此外,技术变迁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会衍生出产业的融合,产业融合又通过重构产业链来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因此研究通过文化产业和金融服务融合将重构产业链,进而导致新的金融支持模式的出现,也是本项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金融支持体系建设全新分析框架
课题在金融支持体系的研究中,提出文化企业的“价值评估”、金融机构的“融资创新”以及“风险管控”三大核心功能,构成金融支持体系的主要部分;其中价值评估问题的提出,改变了以往文化产业融资的研究中,对于融资形式的过度关注,而忽略了体系本身系统性的重要性,强调只有具有完整的系统功能,金融体系才有可能提供高效的支撑作用。“这项研究针对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开题专家组成员表示。
就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而言,呈现出来的矛盾现象是:一方面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到文化产业领域,另一方面大量的文化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瓶颈约束。究其原因,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融资混乱、效率低下”的问题,资金不能合理有效配置。“本项研究拟借助随机前沿模型(SFA)的效率测度方法,实证研究分析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效率,从而在完善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时做到有的放矢。实证研究是本项课题研究的主要特色。”史占中说,研究还将深入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版权资产在线交易方式。探索平台如何完善数字签名、授权费用、授权方式、作品下载、电子金融交易、第三方认证等相关业务,借鉴日本的eLicense在线授权系统、美国的BMI的数字授权中心、美国的版权结算中心“Copyright Clearance Center”等相关平台模式,依托国内业已成熟的电子商务模式,建立起全天候的著作权网络交易平台。版权资产在线融资方式研究也是本项课题的最新探索。
研究在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时提出,应坚持“融资、融智、融制”三位一体的原则。一是融“资”功能。以破除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瓶颈”为重点,创新融资方式、融资途径和融资机制。二是融“智”功能。以集聚创意人才为重点,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创新特质的现代文化企业。金融创新应着力于汇聚各类智力要素,针对创意人才而非产品项目来开展投融资活动。三是融“制”功能。不同的融资方式带来不同的“责、权、利”再调整,应充分发挥金融的激励约束作用;合理的融资安排有利于规范公司治理、优化要素组合、改善产业运行。
有助于突破文化企业的融资瓶颈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郁义鸿为组长的专家组听取课题设计汇报后,充分肯定了这项重大项目的立项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认为课题研究框架设计合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聚焦,具有显著的创新特色。项目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突破文化企业的融资瓶颈,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我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
同时专家组还对课题研究思路和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课题应系统分析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融资瓶颈问题,并进一步剖析这些融资瓶颈形成的深层次原因。由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轻资产”特征,版权资产占比相对较大,可积极探索关于版权资产的科学评估方法。依托国内业已成熟的电子商务模式,借鉴国际经验,深入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版权资产在线交易方式和融资方式。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应坚持课题设计中提出的“融资、融智、融制”三位一体原则。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决策建言和成果要报,服务于政府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
项目开题会结束后,史占中主持召开了“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与融资创新”专题研讨会。子课题负责人徐剑结合前期研究做了《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版权保护和网络交易》的专题报告,深入探讨了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在线交易融资问题;另一位子课题负责人何诚颖结合其长期的金融工作实践,做了题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融资方式创新》的专题报告,重点分析了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寻求融资方式的创新,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