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战略放在很高的地位,把文化产业作为主流支柱性产业对待,这是一次从精神层面到产业体系结构的重大变革和理论升华。现在,各级政府都在寻求自身转型发展的文化定位,探索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认知文化对经济的引领作用,在此大背景下,文化产业规划的意义和作用非同一般。
首先,我认为,文化解决一个地方发展的定位问题、方向问题、价值观问题和区域发展特色问题。文化规划解决区域总体战略布局问题,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解决产业结构关系问题。文化解决市场定位和认知度问题,对区域形象、精神、包装、品质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确定的文化规划,不仅是对文化行业自身的梳理和功能提升,以及对业内文化价值的挖掘。文化规划最重要的是对整体经济产业的核心性定位与产业设计。以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实力,提升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文化自觉,进而构建新型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社会文明体系。
在“一带一路”战略大格局中,文化产业规划还应是一个放在国际化视野中全新的经济定位,要从产业的角度去构建规划体系,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顶层设计、产业布局、发展规划、投融资解决方案、资本市场结构设计、运营管理模式、资源与产品评估、营销模式与市场信息反馈等。所以,发挥文化产业的规划功能,核心在于对文化产业战略意义的认识高度。
严格讲,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规划机构和队伍建设,与文化经济产业发展的现实是不相称的。在国家密集型的文化产业政策环境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建设,缺乏科学规划体系的支撑。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在顶层设计上没有解决文化产业的属性定位问题,文化产业到底是文化属性还是经济属性?因为这种认识的模糊性,导致文化产业发展只有政策建设而缺乏标准体系,即使做出文化产业的规划,也没有评审和验收依据,就无法进入地方立法程序,也就意味着文化产业不可能依法实施。
就规划业本身而言,虽然国内的规划机构高低错落、星罗棋布,但深层探究,也并不尽如人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最直观的就是现代化新型城市的建设面貌。这样的巨大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改变和困扰,那就是城乡建设一体化虽然空间环境发生很大变革,但服务品质没有很大的提升,城市建设同质化问题非常突出。作为一个东方文化大国,我们基本无法找到每个城市的文化特征,无法看到清晰的城市文化发展脉络,城市主题找不到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城市要么有城无市,要么有市无城。一座座新城成了规划设计的实验展示和建筑材料的堆砌,大而无当、虚张声势、咄咄逼人。应运而生的大量的城市规划设计机构、旅游环境规划设计机构,互相复制抄袭,玩一些数字概念,什么“几横几纵几组团”,什么“几心几带几辐射”,成了一种新的“规划八股模式”,要么一个雷同模式,要么奇形怪状强夺眼球,制造一种新的视觉恶俗。当然,这里有很大的程度是为了服务地方某些领导的喜好,听命于行政指挥结出的怪胎,最重要的是我们缺乏规划的学术尊严,没有规划的文化自信,没有与实际结合的人文底气,没有规划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以经济效益为标准,随波逐流,没有让自己的业绩流芳,也助长了简单粗放的造城运动恶俗。严格讲,规划是严谨的科学,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既要考虑到环境保护与和谐,又要实现低成本建设,重要的是要有城市管理和经营的布局,要解决城乡发展的动力问题,解决人口集聚与产业集聚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空间设计与建筑构造,不是要大而无当的空间布局,而是要给我国的城乡注入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化产业规划,出现在国家文化战略出台的今天,这其实也是个新课题。但作为国家主流的核心文化央企,有着自身与生俱来的国家使命感,有着很好的国家文化资源。站在一个国家战略高度,我们首先会从文化发展的规律和定位角度入手,去把握规划的主题、理念、战略布局与呈现形式,注重文化的个性塑造与产业体系的结合关系。重要的是尽快构建文化产业规划的国家标准与核心示范建设。
从规划手法上,我们必须要知道是为谁在做。当今规划册子看不懂的问题确实普遍存在,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规划太专业化,注重学术高度而缺乏落地价值,纯学院派的规划思路,玩的全是术语游戏和专业套路,让具体实施者一头雾水还说不出口。二是规划没有自己的主张和定位,只提诉求不提要求,不是命题作文。结果是由着规划单位自己编制,最后花言巧语忽悠一番,和当地实际对不上茬儿,无法实施。三是规划缺乏战略,只有很多节点描述,成为碎片化铺排,形不成体系,分不清层次,讲不清道理。四是不负责任地复制了别的地方的东西,有的连地名都没改过来,闹出笑话。
规划是个风险行业,没有足够的知识准备和经验储备不要涉足这个行业;没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没资格从事这个专业。理念不到位,布局不科学,定位不准确,浪费的不仅是客户投资,毁掉的不仅是可贵资源,更要害的是破坏了历史文脉和生态平衡,丧失了最可贵的发展机会。按照你的思路搞得一团糟,骑虎难下、进退两难,这能叫科学规划吗?规划是顶层设计,是定位性、指导性文件。规划是布局,不是出点子。做规划师,要当好四个角色:第一,我首先是一个消费者,我来这里,我最需要什么?我最想干什么?第二,我是一个投资者,我要投资这个靠什么来挣钱?赢利点在哪里?什么时候才能挣到钱?投入和产出周期有多长?投资和利润比例有多大?我要什么样的管理模式等等。第三,我是地方政府领导,这个项目和地方经济发展布局有什么关系?位置是什么?支持它的理由是什么?在地方发展政绩体现的亮点是什么?第四,我是一个规划专家,综合上述各方诉求,根据地方资源情况和环境要素,按照我的专业水平,如何综合力量,实现项目的高度提升,给各方一个惊喜。
现在,从总体形势上讲,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已经相对成熟。但文化产业的规范发展和支柱性产业地位尚未形成,这里有发展基础和过程问题,还有文化产业体系构建和结构性问题有待很好解决。文化产业的资源评估、资产评估、资本评估要尽快制定可依据标准。一句话,建立我国文化产业规划标准体系刻不容缓。从资源评价、规划通则、产业及产品评估,以至于基于文化资本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倡议版权交易等需要有很强的教育培训体系和人才孵化体系,在这样一个具有经济产业发展闭环系统的环境下,文化产业才能真正繁荣与发展,其支柱产业地位才能稳固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