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1亿元
2月8日,周星驰执导的《美人鱼》上映,最终斩获票房33.91亿元。尽管该片口碑出现两极分化,甚至引发不少争议,但不可否认,《美人鱼》树立了华语影片票房新的里程碑,而且这一票房纪录很可能会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正是因为该片的高票房开局,令人对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充满期望,然而,来得太早的“神话”终归只是偶然,在那之后的10个月里,再也没有一部影片的票房能到20亿元。
偷票房
3月4日,电影《叶问3》上映,不久便因为“幽灵场”涉嫌票房造假引起多方争议,最终查实,该片用疯狂的“票补”和大规模的票房造假搅乱行业秩序,被认定构成虚假票房的3200万元不计入票房,负责本片发行的公司在一个月内被责令暂停新的电影发行业务,73家影院被通报批评,3家电商被严重警告,隐藏在电影收益权资产证券化背后的“圈钱游戏”也被公之于众。业界对加强电影票房监管和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呼声渐高,这一行业事件直接推动了针对票房造假的严打。
跪求排片
制片人方励为导演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跪求排片可谓是2016年令观众记忆最深刻的电影新闻。当时方励通过某直播平台谈自己对《百鸟朝凤》一片和导演吴天明的尊重和缅怀,包括对目前国内电影市场的无奈,直播将结束时,方励情绪激动起来,突然下跪求全国影城的经理为《百鸟朝凤》加场次。受此影响,《百鸟朝凤》从首周票房154万元暴增到第二周报收2500万元,足足涨了16倍之多。一部艺术电影的票房问题如何发酵成公共舆论事件?艺术电影难道只能靠有失尊严的“跪求”才能生存?
《电影产业促进法》
11月7日,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筹划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简称《电影产业促进法》)终于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并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电影产业促进法》涵盖了电影创作、摄制、发行、放映等电影产业各个环节,一方面希望通过简政放权,激发电影市场主体的创作活力;另一方面旨在加强对行业中不规范现象的监管力度,使电影产业能够有序健康地持续发展。对于这部业界期待了12年的《电影产业促进法》,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从国务院“条例”变成国家之“法”,电影行业的制度升级了,有法可依了。
3D4K120帧
11月11日,一向以文艺题材见长的导演李安推出了用3D4K120帧的摄影技术完成的最新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影片上映之后引起的争议焦点在于,这种新技术尝试的形式是否大于电影内容本身。虽然该片在海外反响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这部电影仍拥有票房之外的意义——新技术的尝试值得被肯定,李安或许给未来电影做出了相当有价值的探索。
中美合拍
12月16日,由美国传奇电影公司、环球影业、中国电影集团与乐视影业合作,斥资1.5亿美元的《长城》在全球上映,这是中美影业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合作之一,且不受中国引进外国影片的配额限制。过去十年,中美合拍影片努力在体现中国文化元素与迎合电影市场之间取得平衡,结果喜忧参半。在《长城》中,这个挑战则成为如何让故事场景设在古老中国的影片吸引当下的全球电影观众。虽然本片在明星阵容、特效呈现上尽显“国际范儿”,但口碑不佳。不过,如果单纯从中美合拍这一合作模式来看,《长城》倒是成就了一次中国资本和中国影人与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对接。
影评风波
2016年底贺岁档最大的话题当属影评人和打分的风波,此事因某网络影评人对张艺谋作品《长城》评价不高遭遇片方诉讼而起,加之媒体对水军在一些影片打分平台上利用差评打压影片的报道,最终招致网友激烈情绪,纷纷提出批评与质疑。影评对于电影票房到底有多大影响?应如何建立一个多方认可的影片评价体系?这一切有待于所有影视从业者的共同努力。正如评论所说: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
付费网剧
与上一年会员数量相比,2016年各视频网站会员数都呈翻倍式增长,堪称“视频网站付费会员大爆发的一年”。越来越精品化的网络剧在2016年出现了反向输出电视黄金档的情况。随着《老九门》《如果蜗牛有爱情》《微微一笑很倾城》等网剧的热播,一线卫视周播剧场正在成为网剧的第二个窗口。
新常态
过去14年,中国电影市场奇迹般地保持了30%以上的年票房增长速度,中国电影不仅从濒危状态中凤凰涅槃,而且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第二大电影市场。进入2016年之后,中国电影似乎迅速进入了一个发展调整期,票房上涨速度明显下降,有的档期甚至出现了近十年来少见的负增长。业内专家认为,比“拐点”更能贴切形容这种产业现象的词应该是“新常态”——从靠改革带来的市场红利、靠互联网介入带来的渠道优势、靠资本带来的利益驱动,逐步回归到靠电影质量实现供给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