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第四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闭幕。节庆期间,200余场演出精彩亮相,20余项高规格展览、论坛活动吸引了超60万人次现场参与,超4亿人次在线参与。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声名鹊起,传递着江南文化的深沉力量。
书写“江南文化”崭新篇章,还不只是一个“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近年来,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坚定不移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地标产业、支柱产业,苏州正积极主动活化利用“江南文化”基因,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蹄疾步稳,越走越宽广。
重大项目领航,夯实基础蓄能增势
产业要发展,项目是基础。而是否有重大项目,重大项目能否发挥支撑、领航作用,是衡量产业发展成色质量和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并提出“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苏州文化产业界认为,这既是对近年来苏州文化产业发展实践思路的肯定,更为苏州文化产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苏州将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作为稳投资的“强引擎”,促进产业增长的“压舱石”。去年年初,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以来,一大批签约项目和“江南文化”品牌建设项目加快落地。会上共签约文旅项目122个,签约总金额超1200亿元。今天大会上计划签约重点项目17个,签约总金额超109亿元。
今年第二届苏州·中国文化产业峰会聚焦数字领域,也促成20个数字文化重点项目现场成功签约,总投资额达50.82亿元。苏州数智影视文化产业园等33个项目入选江苏省“十四五”时期文化及相关产业重点项目。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2022年70个江苏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中,苏州市共有阿里大文娱苏州中心·周庄数字梦工厂等10个项目入选,全部围绕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旅融合等我市文化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加快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79.28亿元。大禹网络、中衡设计、友谊时光等9家文化企业入选2021年江苏民营文化企业30强,奥拉动漫、乐志软件等2家企业新上榜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名录。
此外,整合相关优质资源,成立苏州文化投资发展集团,力争在演艺管理、会展经济、场馆运营、文化创意、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等五个领域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以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为支撑,推动资本集聚、产业集群。目前,包括网易、大麦网等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将目光聚焦在苏州,笑果文化、开心麻花等知名文化企业已在苏州落户。
苏州逐年扩大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市级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5亿元,新增头部平台型投资项目,重大项目“一事一议”,最高扶持金额不超过1亿元。同时,优先保障文化产业设施、项目用地需求,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空间。苏州将全力支持和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每年引进高端文化人才不少于100名,对文化创新创业团队的引进也将给予项目资助经费。
聚焦数字文化产业,奔向数字经济新时代
苏州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抢抓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机遇,以人工智能、5G通信、VR等数字技术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展现方式,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全力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创新集群,不断挺进文化产业“新蓝海”。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苏州已集聚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268家,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同比增长10.2%。苏州数字及互联网相关企业营业收入为430.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
随着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应用为载体的新兴文化产业形态迅速崛起,文化产业呈现内容化、移动化、智能化、深融合的特点,文化内容的创作数字化和传播数字化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加速发展数字文化产业迫在眉睫。近年来,苏州坚持高位布局、高标起步,聚焦动漫、游戏、影视、网络文化等细分领域涌现出一批优质企业,如大禹网络、友谊时光、伊恩动漫、蜗牛数字、叠纸网络等。
而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苏州也以“文化+”创新着产业深度融合模式,加快数字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第十一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重点打造“线上文博会”,就运用了VR和数字孪生技术,1:1还原线下展区;第十八届苏州端午民俗文化节结合区块链、“5G+AR”等数字化技术,推出了数字藏品、虚拟实景演出、云端诗会等“潮”感十足的体验方式。
“十四五”期间,苏州将数字文化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和增长极,聚焦动漫游戏等细分行业,拓展文旅融合、数字文化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体育、商贸、会展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切实推动苏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苏州文化产业的创造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文化+数字”的加持下,苏州文化产业和各个产业融合,既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还将集聚大量创新人才,为苏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活水。
为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苏州今年还推出了苏州市首届文化产业“东吴奖”(文化企业)评选活动,推选“苏州领军型文化企业十强”“苏州成长型文化企业十强”,广大文化企业积极参与评选,文化科技类企业数量居多。
打响“运河十景”品牌,“最江南”文化特质凸显
今年9月,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千年虎丘塔光影变幻、山塘河畔灯影交错中迎来开幕,“虎丘奇妙夜”“京杭大集”“枫桥夜泊”等大运河苏州段的一处处地标正以全新的姿态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展示着“运河十景”画卷中最精彩的水韵妙笔。
苏州“运河十景”的精彩绽放,得益于“江南文化”品牌建设的推进。去年,苏州制定出台了《“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十大工程,着力塑造“江南文化”的核心叙述者、传播者和引领者。如今,“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十大工程有序推进,“最江南”的文化特质日益凸显,苏州在江南文化话语体系中的首位度与辐射力日益提升。
作为“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十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如今苏州“运河十景”建设工程正稳步推进,取得明显进展与积极成效。浒墅关古镇蚕里街区、“平江古巷”中张家巷老宅、“虎丘夜游”项目、“平望·四河汇集”一期正式投入运营,点亮江南文化新空间,成功打造新产业汇集的“经济河”;“吴门望亭”大运河文体馆、盘门城墙夜景提升、石湖景观改造提升、“枫桥夜泊”特色船舫及灯光亮化提升(一期)等项目建设完成,宝带桥、虎丘塔本体修复完成,同时虎丘塔影园得以恢复,共同助力运河文化的创新表达,推动运河活态保护;“运河十景”配套的风貌整治提升工程、堤防加固工程、沿线步道贯通工程、航运综合整治工程、水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等全面推进,成就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
如今,苏州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供给,全面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将苏作工艺挖掘得更深,将“百剧之城”拓展得更广,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拓宽文化消费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