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六部门联合开展河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评定工作,经过层层筛选和审核,邢台市信都区成功入选第一批河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
据了解,信都区将本地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良好生态等多元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发展相融合,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扩大文化消费,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2021年全区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370元。
以文塑旅,抓资源转化。各地依托当地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着力塑造“一乡一品”“一乡一艺”“一乡一景”特色品牌,让文化“物”化,让文化“会说话”,形成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乡村文化名片。浆水镇推进实施抗大旧址村共建共享,创建抗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白岸乡打造中国爱情山——天河山,连续18年举办“七夕爱情文化节”;路罗镇挖掘山区特色石板房资源,打造了英谈、小戈廖等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
以旅彰文,抓文旅融合。该区通过文化产业赋能,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初步形成文旅赋能林果产业、美丽乡村等乡村振兴模式。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增加文化、风俗、美食等乡村旅游传播符号,打造白岸“红五村”、羊范北唐村等一批特色美丽乡村,让游客“游在乡村、吃在农家、住在民宿、带走山货”。
在此基础上,该区深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邢襄文化等资源,建成一批亮点景区景点,以文化繁荣带动产业兴旺。引导农村群众参与到生态采摘、手工编织、传统美食制作、讲解服务等行业中来,让更多农民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文化产业项目。通过为农产品赋予文化内涵、注入文旅动能,带动苹果、板栗、酸枣仁等地方特产变成旅游商品;通过盘活古村落和传统建筑资源,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山村农民守着家门口“收租金”“领工资”“卖山货”;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美丽环境与文化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因地制宜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穷沟沟”变成了“富窝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