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日,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下帷幕,共展出文化产品超10万件,参与人次超200万,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2023年春节电影档中,《熊出没·伴我“熊芯”》票房突破12亿元,成为中国影史首个票房破50亿元的系列动画电影。去年,深圳有6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在省“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有11部原创作品获奖在深圳……在深圳,高速发展的不仅是经济,还有丰盈生活的文化IP。“深圳速度”背后,是不断充沛丰盈的文化生活所带来的高质量的精神支撑。
文化成为城市支柱产业
文化不仅是积淀的结果,也是流动的结果。作为典型的移民城市,流动是深圳文化的特征,不仅让城市精神有了传承的土壤,也为文化融合提供了营养,不断赋予文化新的生命力。在深圳,文化IP早已脱离单一发展的模式,它率先总结出了“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文化产业模式并大力加以推动,使文化产业产值连年高速增长,成为城市支柱产业。
目前,深圳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超10万家,从业人员超100万,拥有多个国家级产业平台,在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文化旅游、高端印刷、黄金珠宝和文化装备研发制造等行业领域拥有一批全国知名文化企业。同时,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含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1家,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另有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正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9家,省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区2家。
2022年6月,深圳被国务院认定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消费质量水平高的地方”。据统计,2021年深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566亿元,年均增速超过同期全市GDP增速,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8.37%。2022年该增加值预估超过2600亿元。去年6月,深圳出台《深圳市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和科技支撑,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在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全面赋能。
文化产业形成鲜明特色
布吉街道大芬油画村从昔日落后的城中村,蝶变为如今的“中国油画第一村”,成为全国首批和深圳市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画交易集散地;龙岗“二十四史”书院集观景游园、展览图书、汉服雅集、亲子娱乐、书院茶膳于一体,打造独具一格的东方书院;文博会被称为文化产品“首展”“首发”“首秀”的“首选地”,是全球文化消费新体验的“展示窗”,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深圳以其独具特色的工业底座和科技内涵为城市塑造了精神坐标,沉淀着独有的文化记忆。
目前,深圳文化产业已形成了市场主体发达、产业集聚度高、外向性突出、科技含量高、创意能力强的鲜明特色。在2021年度“深圳文化企业100强”名单中,数字文化产业明显崛起,除腾讯、华强方特等高成长性文化科技企业外,数字文化产业和高端文化装备制造业实力也位居全国前列。深圳在海外文化市场拓展上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贸易总量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
在高质量发展中,文化是重要支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时尚创意产业圈、数字创意走廊、文化装备研发中心、大湾区影视产业基地、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湾区演艺之都、国际知名黄金珠宝产业中心、全球游戏电竞之都以及高端工艺美术集聚区,是未来深圳文化产业将打造的“十大增长极”。随着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壮大,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逐渐成熟,深圳正以昂扬的姿态书写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