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启动一个多月、全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科技体验馆——贵州“红飘带”已接待游客数万人。
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标志性工程之一,贵州“红飘带”通过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等最新科技手段,观众可体验行进式展演、剧场式观演、沉浸式体验等多种形态,在场馆中重走长征之路。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贵州一批文化新业态、新场景应运而生,依托数字赋能和艺术设计,给群众带来文化消费新体验,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街区商业的有机更新背景下,因清代武状元曹维城建状元府而得名的曹状元街区如今焕发出新活力。去年以来,贵阳市南明区启动以曹状元街等为代表的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让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生。比如,在状元堂内,开设了VR互动体验,游客们戴上VR智能眼镜,便可身临其境跟随曹状元体验当年生活、科考的过程。
近日,在2023国民消费创新案例发布,曹状元街区上榜“2023国民消费创新案例·政策赋能引导”。
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各地文化新业态不断发展壮大。毕节的城市AI数字会客厅,充分运用全息投影、裸眼3D、遥感体感、VR等先进科技手段,向访客全方位介绍毕节人文历史与科技发展历程及成效。铜仁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内的“梵净星空艺术馆”以“梵净山星”为文化元素,开设天文科普展陈、航天太空体验、720°沉浸空间、裸眼3D剧场等项目吸引游客拍照、打卡。村超、村BA文旅体融合项目入选全国第一批30个“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
11月底,为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和旅游品牌。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了2023年贵州省智慧旅游案例征集工作。经组织专家评审,拟定了西江幻地等10个案例为“2023年贵州省智慧旅游典型案例”。
发挥生态优势,展现文化魅力,文化新业态行业规模持续壮大,推动贵州文旅融合发展打开新局面。
据悉,今年上半年,贵州全省旅游人次、收入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第三季度,尤其是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大幅超过2019年水平。
其中,1至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4.4%,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12.1%。
文化旅游坚持数字化导向,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用大数据赋予贵州文旅产业的“智慧大脑”。今年秋冬季,贵州推出民俗节庆、文化演艺、体育旅游、红色旅游等10类特色优势产品,打造8类40条组合线路产品,以文化激活旅游资源,力求实现贵州旅游“淡季不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