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衡水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磊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我市主动对接京津、联合京津、服务京津,聚焦文化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合作共享、产业发展联动,加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不断提高文旅产业发展质量,助推文化旅游强市建设。
京津周末休闲地加快培育。我市投资17亿元,建设了环湖4大片区、11个生态文化景点,景区品质全面提升,周窝音乐小镇、闾里古镇、衡水老白干酒文化景区等一批4A级景区成功创建,全市A级景区达到28家。聚焦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内涵,打造了8大主题研学产品,推出了“自然奇遇”“未来创想家”等12条研学游精品线路。全市研学基地达到51家,沉浸式教学场景达到300个。旅发大会成果显著,连续举办了6届旅游发展大会,打造了安平台城红色旅游景区、董子故里文化旅游园区、大运河历史文化风情街区等重点文旅项目71个,音乐产业、休闲康养产业、航空运动产业、新型农旅产业进一步提升。
优势文化产业提质升级。2023年京津冀“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活动在武强县成功举办,会议期间发布了《京津冀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行动计划》,举办了衡水市文旅重点项目招商会,吸引北京、天津、河南、江苏等地100余名客商参会,成功签约项目6个,签约总额9.62亿元。市乐器基地获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内画、乐器、剪纸等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加快,美术画材、青铜铸造、游乐设备等新兴产业发展后劲十足。武强县、饶阳县分别获评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19家。
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我市投资9.6亿元的市文化艺术中心建成投用,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跨越提升。冀州区、饶阳县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对全市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达标提质攻坚行动,全市建成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8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083个。
文化交流实现双向奔赴。2018年,第32届电视剧“飞天奖”、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花开衡水。2022年,圆满完成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七届文华奖6部参评剧目9场演出的承接保障任务。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京剧院等国家级文艺院团以及众多戏曲名家多次来我市开展演出交流和培训辅导。同事,我市通过选调各专业艺术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人才到京津地区参加各类培训交流互动,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衡水元素不断亮相京津,现代评剧《火种》作为“全国百台大戏进北京”演出剧目在中国评剧院上演;舞蹈《麦稍黄》荣登国家大剧院。2020年,现代评剧《咱家老李》作为河北省唯一剧目参加了中宣部、文旅部组织的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会演。
服务冬奥彰显衡水担当。2021年,我市在河北省率先凝聚“大文旅”保障力量,75名帮扶人员“精干高效、来之能战”,在国际贵宾接待工作中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的优质服务。衡水侯店毛笔、《相约冬季》内画艺术酒、“衡水古韵”陶瓷杯等14件作品入选“河北游礼”冬奥系列文创和旅游商品,并在北京进行了集中展示,有力地宣传了我市历史文化。众多非遗传承人以“多彩非遗、激情冬奥”为主题,创作了形式多样的非遗作品。武强年画博物馆与北京65中学合力创作冬奥年画作品200余幅,其中10幅优秀作品入选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展示中心。
宣传营销精准有效。针对京津市场,我市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联动,先后推出多条旅游线路,加强社群化、场景化营销,通过北京外卖、快递小哥、“燕赵福嫂”开展形象宣传;邀请名人为衡水文旅代言;举办“寻美衡水”衡水文旅抖音短视频大赛,聚合社会力量,全媒体发力,持续扩大文旅品牌影响力。拍摄“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短视频21个和多部宣传片。
赵磊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推动京津冀文旅协同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全域、全季、全业旅游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京津周末休闲首选地”,不断提升“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研学到衡水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