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季节,“情系运河·缘定塘栖”相亲交友活动即将在运河边、古镇上浪漫举行。试想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温暖日子里,带上一份好心情,游走于千年古镇塘栖,看看流淌的大运河,邂逅一段美丽的爱情,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
大运河(余杭段)从古至今既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洪水通道,又是古代南北漕运及现代水上运输的重要航道,是中国大运河最南端仍在使用的活态文化遗产,沿线至今仍然保留着大量历史遗存,包括水利工程遗产广济桥、水利通判厅遗址、桂芳桥、隆兴桥等,运河聚落文化遗产塘栖镇、余杭古镇、仓前古镇,乾隆御碑、郭璞井、大纶丝厂旧址等其他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由此孕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运河船民习俗、三家村藕粉制作技艺等,充分证明了大运河(余杭段)历史上航运管理、税收、仓储、城镇商业等活动的发展、繁华,见证了运河航运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科研价值。
梦里水乡塘栖古镇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始建于北宋,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便利的水路交通和宜人的生活环境使得商贾云集,到明清时富甲一方,被誉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目前,镇内现存不可移动文物14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3处、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4处、杭州市文物保护点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38个,其中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个,省级5个,市级7个,此外还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6人。
2006年,大运河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余杭段申遗点段共3处:杭州塘、上塘河、广济桥。2007年,余杭投入200余万元实施了塘栖广济桥保护修缮工程;2013年,根据国家和省市部署,投入3000余万元启动并完成运河申遗整治(运河边三化)以及界桩、标识标牌设置等工作;同年,塘栖广济桥运河遗产展示厅正式对外开放,余杭全区上下全力推进运河申遗工作。
同时,“运河孕育人文梦申遗点亮美丽洲”大型电视访谈,“旷世风华——余杭区三大文化巡展”进景区、进社区、进校园活动,“我以我心护运河,我用我行助申遗”签名活动以及“文化遗产在我身边”征文等活动在区内火热开展,为大运河申遗营造了良好氛围。
保护大运河任重而道远。目前,余杭区已成立了长效管理组,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大运河(余杭段)保护整治成果,切实做好后续管理工作,确保大运河的长期美丽与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