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8月2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较快增长。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稳步提高,2012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与GDP的比值为3.48%,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对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为5.5%。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预计在今后10年到20年间仍将持续处于重要的发展期。
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在2010年九部委文件出台后,文化金融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经过3年多努力,目前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已初步建立,并正在逐步完善。
部行合作融资规模再创新高
部行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为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打开了通道,促进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建立。
近年来,文化部先后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10家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将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优势和政策引导功能与文化市场的主动性结合,开拓了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公共渠道,各合作银行机构加大了对文化产业信贷支持力度,并优化了信贷模式,这为各类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项目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截至2013年5月,已有超过15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获得了资金支持。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3年3月,全国文化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1219亿元,同比增长35.1%。
经过文化部的推动,在财政部的力促下,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实现对接,将文化项目贷款贴息作为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重要方向。“今年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建立了首批文化金融合作信贷项目库作为财政支持的重点,这是一个普惠的政策,是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新的突破,并且会以这批优质项目为样本,探索出文化企业的融资一般共性规律和相关财务标准,为文化产业政策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巡视员施俊玲第二届中国文化产业资本大会上表示。
债券融资、风投基金助力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主要是与“银、证、保”三大行业的机构合作。创新合作模式,丰富合作内容,文化企业债券融资等创新举措完善了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
文化产业融资工作的启动,标志着文化企业优化融资结构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据施俊玲介绍,2012年3月,文化部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启动了文化企业融资债券,债券融资试点工作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深圳等省市地区展开,并将逐步在全国范围推广,试点工作启动后,相关部门科学规划、周密部署,指导试点地区的文化产业,加强当地金融、财税、工商、主管部门的合作,债券融资规模取得显著增长。据交易商协会统计,2013年第一季度已注册发行融资债券的文化企业达96家,总发行金额达2027.16亿元,初步统计文化企业债券融资平均发行利率为5.87%,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11.58%。同时,通过沪、深证券交易所发行的私募公司债券已被纳入试点范围,而且也有文化企业发行成功的案例。在上交所迄今备案的18家企业中,作为电影《搜索》出品方的新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其中。此外,《失恋33天》(参投)、《山楂树之恋》(参投)、《北京爱情故事》、《你是我兄弟》等剧的背后,也有这家影视传媒公司的影子。该公司2012年私募债券发行规模为1亿元,每张私募债券票面金额为100元。承销商为中信建投,申购利率调减至7%至7.2%。对于大部分文化企业来讲,如何寻找私募债券还在探索当中。
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其他产业资金纷纷流向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间接融资迅速发展的同时,与各类社会资本组成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纷纷涌现,很多传统企业将目光投向文化产业,如万达集团进军娱乐、演艺等文化产业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共有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超过1330亿元,2012年1月至7月这段时间的募集金额约465.23亿元,多种融资方式为文化企业选择多样化融资渠道提供了便利。
此外,随着保险机制的完善,保险业也启动了对文化产业的支持,认定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等为文化产业保险公司试点,推出了演艺活动财产保险、艺术品综合保险、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险等11个为文化产业量身定做的试点险种,其中大部分开发完成的试点险种已经投入市场。之后又确定了保险重点项目110个,涉及企业76家,保费金额达5349.26万元,实现文化产业风险覆盖531.9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