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947年的福州老字号影院——聚春园明星影城(原人民影院)日前正式停业。在近年来福建票房持续看涨情况下,这座坐落在福州市中心商业街区的电影院却“逆势”关张。业内认为,以“聚春园”为代表的一批老字号影院,在与资本雄厚的现代影城竞争中,陷入经营困境,亟待突围。
“平民票价”老影院关门
聚春园影城坐落于福州市区最繁华的黄金地段,是福州资格最老的影院之一。影城有4个放映厅,最小的只有40个座位。停业前播放最后一部电影《金刚狼2》的影厅中,80个座位的影厅里只坐了不到10人。该影院日前正在集中受理退卡业务。
福建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影视管理和产业处提供的数据显示,聚春园影城连续4年的票房徘徊在200万元至300万元左右,存量不大,增幅微小。而2012年在福州新开业的中瑞国际影城当年的票房收入就达到2000多万元,福州金逸影城票房有望连续3年保持在5000万元至6000万元,福建省内多家万达影城预计今年票房有望达到2亿元。
纵向比较来看,2009年福建省票房总额1.6亿元,2013年有望增加到7亿元,今年截至目前,福建票房总额已达5.93亿元,超过2012年全年的3.9亿元。
影院负责人韩俊杰向记者确认了停业的事实并介绍说,聚春园影城执行平民票价,一般电影25元,如用会员卡或团购则更便宜,影院关门后,将进行场地翻修,尚不清楚以后的业务。
福建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影视管理和产业处处长林贵透露,处在经营困局的不只是聚春园一家,许多在本地国有院线公司旗下的老旧影院在与外来资本院线影城的竞争中,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老影院面临诸多困境
老旧影院与万达、金逸、大地等社会资本院线旗下的现代影城相比,到底“困在哪里”?为什么发展举步维艰?
韩俊杰承认聚春园在装修档次上与星级影院有差距,难以吸引年轻人,而这正是票房消费的主力军,同时厅少难以聚合更多的观众。“我们只有4个厅,比起现在动辄十几个厅的影城来说,排片轮转不顺畅,时间间隔较长,场次少,流失了很多观众。”
与聚春园影城一街之隔,同样是老影院的福建海峡影城总经理黄星认为,聚春园关张与其硬件设施跟不上、经营思路缺乏创新有直接关系。老影院大多是单体影院,不在城市新兴的商业综合体中,缺乏消费集聚效应和拓展的余地。
据福州中瑞国际影城经理宋利分析,聚春园影城所处商圈影院过度集中造成局部竞争激烈,附近的地铁建设也会影响客流量,停车位不足、交通不便利直接影响上座率。从管理方面来说,老影院在对外宣传、广告发布、影讯传播平台的建设、网络购票、服务创新、观影体验改善、满意度调查回馈等方面也有所滞后。
据林贵介绍,福建有45家本土老影院在福建省中兴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影院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国有院线公司在投资方面受束缚较多。很多国有资产无法用来抵押贷款,融资渠道不如民营资本那样多样和顺畅。一些老影院还受到政府整体规划的影响而不被允许改建扩建。
老字号影院仍有“突围空间”
在竞争愈发充分的影院市场,老影院通过对投融资机制的创新,对管理体系的改革,可以突出重围,在电影放映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厦门思明影院是一家曾经跌入经营低谷的国有影院,总经理利用所处商业街店面的物业收入,对影院硬件设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理顺用人机制、引入竞争性的薪劳体系等。经过一系列改革,使老影院焕发第二春,在激烈的院线市场竞争中,顽强地生存和发展起来。
同样突破资金难题的还有福建海峡影城。它与企业合作,对方出资翻修影城,更新放映设备,并获得地面一层20年使用权以及影厅冠名权等。截至目前,其2013年票房已达1278万元,在福建国有影院中称得上成绩傲人。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阎立峰认为,院线制改革后,内容制作与发行放映的剥离,影院的市场迎来公平有序的竞争,影院的进入与退出都是合理的市场行为。票房的整体上扬不代表每家影院都能分到一杯羹,局部结构调整或致“逆势关张”的情形出现。老字号影院应该主动采取差异化竞争手段,迎接挑战,创新融资渠道,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做出规模和特色,从而实现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