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快推进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我省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需要,特制订本规划。
一、加快我省文化产业振兴的必要性、现实条件和重大机遇
加快文化产业振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迫切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符合河北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要任务;是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扩大内需、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抓手;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积极作用的战略抉择;是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引擎。
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燕赵文化资源,是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条件;我省环绕京津,交通发达,拥有1亿多人口的直接消费市场和充裕的劳动力资源,是文化资源开发条件较好、文化产业投资成本较低的地区,具有文化产业发展较优越的组合条件;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内在动力;产业整体实力快速提升,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逐步改善,一批新兴文化企业和重大项目兴建开工,已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有力保障。
当前加快文化产业振兴面临着重大机遇: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计划的实施和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为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化产业在构建符合河北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将成为各级政府优先发展的产业领域,在政策方面将获得大力支持;当前全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日新月异,以城镇建设为载体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面临着难得机遇;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进程加快,为充分释放全社会文化创新活力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总体要求,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着力点,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创意、创新、创业”为主题,充分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壮大产业规模,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打造文化品牌,提高文化产业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富民强省的新经济增长点。
(二)基本原则。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坚持市场化的产业发展方向,强化政府在产业引导、资金扶持、政策调节、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坚持文化与高新技术发展成果相融合,注重用文化创意改造和提升传统行业,大力推进文化科技的发展;坚持把应对当前挑战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在抢抓机遇中奠定持续发展的基础,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加快推进具有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基地和园区建设,以点带面,逐步实现整体联动发展;坚持依托城市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统筹布局新城建设、老城改造与文化产业项目;坚持国有和民营并重,发挥国有骨干文化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支持和鼓励民营文化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坚持内外并举,充分利用国内国外资本,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文化市场。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底,全省基本形成产业规模较大、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较强、文化品位较高、专业人才集聚、品牌效应明显、创业环境良好、公共服务完备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以上,力争全省文化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上升。初步形成具有河北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提高,传统文化产业结构和层次得到有效提升。到2015年底,基本形成优势明显、结构合理、具有河北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
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完善。逐步打破行政区域分割等市场壁垒,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市场中介组织活跃,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建成一批文化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基本形成繁荣健康、统一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生活支出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位次在全国前移。
文化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消除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制基本完成,通过上市融资逐步做大做强一批大型文化企业,基本形成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开放新格局。
文化产业发展硬件环境明显改善。全省改建和新建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标志性文化设施,重点城市能够承办国家级和国际性文化活动。加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娱乐需求。加大对国家自然文化遗产地、历史文化名城、抢救性文物的保护力度。逐步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体系,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重点任务
(一)重点发展八大行业。
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升档次、壮大实力”的原则,重点发展出版印装发行、文化旅游、现代传媒、文化娱乐及演艺、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动漫游戏、民俗节庆及会展、体育休闲健身等八大行业,巩固和提高重点行业对我省文化产业的支撑作用,推动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大项目建设,努力在重点领域形成局部强势。结合区位优势,构建合理的区域布局。依托具有较强文化产业基础的重点城市,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文化产业辐射结构,努力建成一批具有全国知名度的文化产业名城。省会石家庄发挥政治、区位、交通及文化资源优势,重点打造红色旅游、动漫、文化产品集散交易、文化创意人才培训、会展演艺等优势产业,努力建成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中心城市,发挥对全省文化产业的强劲辐射和带动作用。
1.出版印装发行业。
出版业。大力整合全省出版资源,增加出版物种类,提高出版物质量。优化出版结构,提高原创出版物比例,建立品牌化、专业化的出版体系。依托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出版业,积极发展数字、网络、手机和动漫出版等新兴业态,实现从纸介出版物向多介质形态出版物的跨越。实施精品战略,大力推进冀版精品出版工程,着力打造河北出版品牌。大力推进全省出版单位重组整合,鼓励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向跨行业、跨媒体、跨地区的股份制集团发展,积极争取上市融资。到2015年底,力争把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打造成资产超10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现代出版传媒企业。
报刊业。以“打造强势媒体群,壮大综合经济实力”为目标,加快同城同类报纸的资源整合,推进报刊业由传统平面媒体向数字媒体转变,在继续扩大影响、做响品牌的同时,向更广泛的文化产业领域进军。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实施“主业突出,多元发展”战略,加快区域扩张和跨媒体、跨行业重组,通过政策引导,资本运营,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向规模型、品牌型、效益型转变,培育成我省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到2015年底,集团综合实力有较大提升,集团资产总额达到10亿元,年销售总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河北行知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集约化发展。积极培育保定、石家庄、唐山等地方报刊品牌,着力打造一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报刊企业。
发行业。按照“大市场、大流通”的思路,建立以综合文化书城、专业书店、连锁店为基础,国有书店和社会投资主体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河北出版物流通新格局。积极发展以资本为纽带的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网络销售等现代出版物流通系统。支持河北新华书店集团实施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推进资本经营、发展连锁企业,实现多元化发展。到2015年底,力争把河北新华书店集团建设成以连锁总部为中心,具有较强物流配送和辐射能力,资产超45亿元,销售收入超45亿元的大型综合性发行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前10强。
印装业。依托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加快规模经营和产业集聚步伐,重点支持保定、唐山、廊坊、石家庄、承德等地印装产业群发展,努力打造环京津印装产业带。引进和发展外商投资印刷复制企业,培育和发展一批示范性大型印务包装集团。推进全省印装企业设备的升级换代,积极发展数字印刷、即时印刷等国际先进印刷技术,发展高附加值和高端产品,促进印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同城同行业整合,支持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印务中心、河北新华印刷一厂、河北新华印刷二厂、纪元光电有限公司改制重组、做大做强。力争到2015年底,全省印装业销售收入进入全国前列。
2.文化旅游业。
加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区位和市场优势,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和市场运作,以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载体,打造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和精品线路,积极开展多种主题性旅游活动,推动红色旅游快速发展。以历史文化、滨海度假、草原风情、燕太山水、温泉湿地、健身娱乐等资源为载体,以环京津休闲旅游为亮点,开发建设一批主题特色鲜明、基础设施配套、文化品味较高的精品旅游景区。不断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提高文化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县、千年古镇优势,规划建设一批新的文化旅游线路,使之连线成片。在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城市,策划打造演艺精品。加大营销力度,借力开拓文化旅游市场,积极构建与周边省市融合贯通的大文化旅游圈,深化与周边省市热点景区、线路的联合,形成一批新的旅游热线,通过强强联手,实现多赢。
3.现代传媒业。
广播影视业。加快发展广播影视传播内容、有线网络、新兴媒体三大产业,全省广播影视行业经营收入保持每年增长10%以上,到2015年力争突破50亿元。大力发展广播电视数字新媒体产业,积极开展数字广播、数字付费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互动电视等业务。积极推动设区市及以下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资源整合,到2011年底,县级以上城市基本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促进产业全面升级。大力拓展有线电视网络增值业务,扩大经营范围,形成以广播电视为龙头的文化产业链。积极稳妥地在影视剧、影视动画、体育、科技、娱乐类节目领域开展制播分离。在确保控股权、重大事项决策权、资产配置控制权的前提下,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合作经营。以提高内容产品竞争力为目标,不断改进各级电台、电视台节目质量,丰富节目内容,扩大影视制作和后续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发展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组建河北影视集团公司,努力培育河北品牌的影视市场主体和骨干企业。
网络传媒业。坚持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传播文化,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网络传媒业。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治理,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全面促进网络传媒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加快重点网站建设,培育一批新兴网络传媒企业。充分发挥长城网作为门户网站和第四媒体优势,力争到2015年底,打造2至3个全国知名品牌栏目。大力发展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网络歌曲等新型文化产品。改造和提升网吧产业,建立网吧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其向规模化、连锁化方向健康发展。
4.文化娱乐及演艺业。
积极推进现有艺术院团及演出场所资源整合,对同城内重复设置的艺术院团、相同种类或关联度较高的文化单位进行整合兼并。着眼文化与旅游、科技、媒体、资本、市场等资源的融合,组建和培育河北演艺集团等一批文娱演艺业的龙头企业。支持和引导国有艺术表演团体,以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生产和营销。在省会和重点旅游城市打造一批大型文化演艺精品。大力培育演艺中介机构,发展文化经纪、演出策划、咨询评估、市场调查、票务代理等文化中介组织。完善演出资质认证体系,推行现代演出市场制度,逐步确立现代演出市场模式。加强艺术教育培训,扶持发展一批有实力、有规模的艺术培训学校和培训机构。到2015年底,努力形成多样化、规模化的文娱演艺产业体系。
5.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业。
发挥我省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快发展以民间特色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办公用品、演艺器材、武术杂技用品、影视道具等为重点的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根据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重点建设一批文化产品生产集聚区。积极探索特色产业、特色资源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新路子,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特色产品和名牌精品。加快文化产品物流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石家庄、邯郸、保定、廊坊、秦皇岛等市率先建成全省文化产品商贸物流枢纽城市,在县域经济规模较大的县(市、区),高标准建设一批文化产品批发市场、商城和特色文化街区。
6.动漫游戏业。
合理规划动漫产业布局,建设河北动漫产业基地。重点建设保定、石家庄动漫创业园及相关创业孵化器,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全国知名的动漫龙头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本省资源与外来企业、资金、项目相结合,促进河北动漫产业“产、学、研、服”一体化发展。在扩大外包加工业务的同时,充分挖掘河北的优秀文化资源,大力支持研发和制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动漫产品,不断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附加值。建立市场化分工协作的动漫游戏产业链,鼓励文化企业生产制作与动漫形象有关的图书、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积极举办动漫游戏产品交易会、博览会,培育和发展动漫游戏消费市场。继续办好中国石家庄国际动漫博览交易会,打造中国石家庄动漫衍生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加快建设集创意、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动漫游戏产业运营体系。注重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的结合,积极推动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动漫技术软件的开发和服务。
7.民俗节庆及会展业。
民俗文化产业。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览和演示活动,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技艺的推介和演示。利用多种手段对历史悠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策划包装、市场开发、宣传营销,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经营。
节庆会展业。重点打造一批节庆会展场馆,石家庄、唐山、廊坊、邯郸市率先建设成文博会展基地。在办好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中国唐山评剧艺术节、中国承德文化旅游节、中国承德国际摄影大展、沧州国际武术节、秦皇岛长城文化节、保定河北梆子艺术节、邢台太行山文化艺术节、坝上草原文化节、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中国女娲文化节、中国石家庄国际动漫博览交易会等节庆展会的同时,积极承办国际性、全国性重大节庆会展活动,提升节庆会展业的发展水平。加强全省节庆会展业的市场化运作,做大做强一批有影响力的节庆会展品牌,形成定位准确、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梯次发展的节庆会展格局。
8.体育休闲健身业。
着力打造环京津健身休闲圈,整合重组体育休闲健身资源,鼓励各地在条件成熟时筹建体育产业发展公司。重点建设保定竞技体育、沧州武术、永年太极拳、张家口滑雪、唐山南湖生态城户外运动产业基地、秦皇岛大型训练比赛基地等独具特色的体育产业群。强化与京津体育健身业的合作,发展一批优势竞技项目体育俱乐部。鼓励开办各类健身休闲俱乐部,发展群众喜爱的健身项目。环京津周边县(市、区)加快建设一批集运动休闲旅游、体育培训、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体育休闲健身活动场所。保定、廊坊等市适时举办体育用品博览交易会。大力开展健身器材租赁、健身康复、信息咨询、体质测试和健康评估等经营活动。积极扶持体育健身用品制售企业发展,鼓励开展体育健身新产品的研发。
(二)大力实施八项工程。
1.数字化引领、结构化升级工程。以数字技术催生新的文化业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支持新闻出版、广电、演艺、会展等文化行业对数字技术的应用。积极推动以3G产品开发营销、手机报纸、手机杂志、手机电视等为主的“动网文化产业”建设,大力发展以有线数字、地面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高清晰度电视等为主的数字广播电视网,积极参与推进三网融合。尽快完成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出版资源数据库、河北报业传媒有限公司数字化媒体平台和基于3G网络的移动信息平台、长城网信息数据库、省广电系统“采制播存用”数字化生产平台建设。
2.城镇文化魅力提升工程。在城镇建设中融入文化和创意要素,发掘城市文化特色,铸造城市文化品牌。结合“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重点工作和新农村建设,把文化产业建设项目纳入城(镇)、村建设的总体规划,重点打造文化一条街,建设一批主题文化公园和文化产业园区。培育一批具有县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富有活力的县域中小文化企业群体,提升县域优势产业产品附加值,提高县域文化产业贡献率。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在全省宣传表彰一批立足本地人文、自然资源优势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县域文化产业示范县(市),引导带动全省县域文化产业发展。
3.科技兴业工程。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的互动融合,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实现文化产品内容的创新和文化生产方式的创新。积极利用毗邻京津的科技优势,与著名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整合省内科技资源,提升科技对文化产业的支撑力度。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业,增加文化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型文化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提高企业的现代化水平。
4.产业集聚工程。按照“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思路,探索适应市场需求、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资源整合办法,促进相关文化企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高度集中。科学论证、合理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结合各自实际,立足自身优势,突出园区特色和文化品位,重视核心产品开发和核心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到2015年底,建成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5.龙头再造工程。积极参与国家文化大行业整合,以集团化、规模化为途径,培育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打造一批骨干文化企业。统筹谋划,突出重点,鼓励具有活力、实力、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大型文化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整合规模小、实力弱的文化企业。重点推动河北报业传媒有限公司、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新华书店集团、河北广电信息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跨地区、跨领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择优扶持一批民营文化企业和集团,鼓励支持其上市融资,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文化单位的资产重组,打造民营文化企业样板,形成民营文化企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6.品牌培育工程。把品牌培育作为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覆盖文化产业发展全领域,形成品牌策划、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保护的运作流程。梳理我省文化脉系,根据不同的文化资源禀赋,不断丰富文化产业的个性化内容,通过开发、包装、推介和营销,培育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的文化品牌,形成更多的“河北创造”,实现品牌价值的“裂变”和延伸。重点打造民间工艺品牌、演艺品牌和影视剧精品。到2015年底,力争每个设区市有一个特色优势产业、一个知名文化品牌。
7.项目带动工程。以项目引资金,以项目聚人才,以项目求突破。整合文化和市场资源,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能够优化生产布局的大项目。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项目台账,对项目建设进展实施跟踪督导。通过重点扶持一批重大项目,带动区域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
8.市场优化工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各类文化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健全各级各类文化产品交易市场,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方式,建立以市区为中心、县(市、区)相配套、贯通全省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扩大文化产品出口及服务。完善文化要素市场,发展文化产品服务市场。发展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技术交易、推介咨询、担保拍卖等各类文化中介服务机构。培育消费市场,积极引导文化消费。运用市场准入、价格调节、财税优惠等政策,积极开发农村文化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文化市场环境,维护文化市场秩序。到2015年底,基本实现建设华北地区重要文化产品集散地的目标。
(三)规划建设30个重大项目。
1.出版印装业: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产业创新工程。
2.文化旅游业:西柏坡红色旅游产业集群、承德皇家文化休闲旅游园区、涿鹿中华三祖圣地文化园、永年广府生态文化园、中国(广川)董子文化园、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项目、怀来县及下花园区鸡鸣驿和鸡鸣山综合开发项目、廊坊万庄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
3.现代传媒业:河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广电网络产业升级工程、河北省广播电视局CMMB广电新媒体开发工程、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数字报业建设项目、香河国华影视基地、长城网河北宣传文化服务平台项目。
4.文化娱乐及演艺业:承德双滦区《盛世王朝》文化产业园区、吴桥杂技大世界文化产业基地、唐山南湖生态城大型多媒体《时空之旅》剧目。
5.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业:武强中国铜管乐器生产基地、宁晋邢台工笔画产业发展基地。
6.动漫游戏业:新乐东方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石家庄太空世纪动漫城、保定国家动漫产业发展(保定)基地(含亚洲影像IT文化观光都市项目)。
7.体育健身业:中国崇礼国际滑雪文化旅游基地、保定体育产业园区、永清大型室内滑雪场。
8.综合类:省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位于石家庄市新华区)、北戴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唐山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石家庄民生路(历史)文化长廊、磁县历史文化产业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领导、组织实施。各市、县(市、区)要成立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各市、县(市、区)和省直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订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及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建立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4号),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对已经转企改制的单位,要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塑造合格的市场主体。对未转制的出版、电影发行放映、演艺、非时政类报刊等单位,要尽快完成转企改制。各级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以增强活力为重点,深化内部机制改革。
(三)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增加财政投入。各级财政要根据财力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
2、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发[2005]10号),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加强和改进服务,积极探索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
3、落实税收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中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帮助文化企业争取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改造、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产品研发、高新技术设备进口、品牌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及时、足额办理出口退税,允许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加速固定资产折旧。
4、完善文化项目用地政策。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文化类高新技术项目用地优先予以安排,并制定出台相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文化产业项目,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和标志性文化工程用地,纳入省重点项目用地服务范围,优先予以保障。
5、健全投融资体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河北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探索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战略投资、融资和风险投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柜台交易市场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方式再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积极探索推行文化企业新型融资平台和融资工具。
6、加强立法工作。依照文化产业特点和发展要求,立足省情,遵循国际准则和借鉴外省市有益经验,制定和完善我省文化产业政策、法规、规章,依法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范管理。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构建多元化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制定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规划。加大文化人才引进和开发力度,有计划地引进国内外的高层次文化人才。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健全技术、管理、品牌等参与收益分配的具体办法。在文化企业积极试行企业家年薪制,允许文化企业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以成果入股等形式参与收益分配。设立奖励制度,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产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