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文化产业加快转型创新发展实施产业倍增五年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和长沙“六个走在前列”的总要求,促进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现就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创新发展实施产业倍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立足“大文化引领,大投入推进,大项目带动,大平台支撑,大力度创新”,积极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高端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着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力实现“文化产业倍增”,推动全市文化产业走在全省和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二、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7年,全市文化产业的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生态显著改善,园区竞争力大幅提升,将长沙打造成为继环渤海湾文化创意产业圈、“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圈、“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圈之后的又一文化创意产业增长极。逐步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文化名城、创意中心”。
(二)倍增目标
1、总量目标。长沙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与增加值均保持不低于15%的年均增长率,力争2017年、确保2018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占GDP比重达10%以上。
2、质量目标。到2017年,长沙文化产业对财税的贡献率达到10%,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文化企业占比达22%。形成三大产业规模过100亿的强势产业,三大产业规模过50亿的优势产业,新增一批产业规模过10亿的特色产业。继“影视湘军”、“出版湘军”、“演艺湘军”、“动漫湘军”后,形成“设计湘军”、“工艺湘军”、“数字湘军”,并形成多种优势互补、能够立体作战的湖湘文化创意产业集团军。
3、均量目标。到2017年,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达8%以上。
(三)区域目标
根据各区域的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考虑差异化和互补性,将文化产业倍增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区县(市),统筹区域总体经济发展目标,为全市文化产业转型发展和产业倍增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主要任务
1、构建重点带动、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实现产业做大做强
一是优化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制定出台《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按照“一江两岸”布局,形成“两区两带两主线”发展格局。“两区”是环岳麓山原创艺术与动漫游戏产业区、环青竹湖影视传媒与湘绣艺术产业区。“两带”是沿浏阳河民俗文化与现代创意产业带、湘江新区现代传媒与娱乐休闲产业带。文化产业的发展沿“两条主线”展开:一是以历史文化遗产与特色优势资源为主线而展开的文化创意产业;二是以现代文化创意与数字网络平台为主线而展开的文化创意产业。二是重点带动,促进产业加速发展。坚持以产业园区为依托,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全市每年落实10个以上重大文化项目建设,用5年时间培育和扶持100家重点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抓好天心文化产业园、长沙(国际)广告产业园、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浏阳河文化产业园、岳麓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黄花印刷科技产业园、雨花创意产业园、后湖文化创意产业园、浏阳河婚庆文化园、开福区青竹湖手机(移动媒体)文化产业基地、宁乡经开区文化创意产业园、浏阳花炮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湘台文化创意产业园、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月亮岛主题公园、中南纸业大市场等重点园区(基地)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多点支撑,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全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突破性发展,在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出版、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传媒、移动互联网等方面抢占制高点。放手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推动文化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层次提升。充分发挥长沙高校云集、智力密集、人才汇集的优势,全力推进科研成果的孵化、转化、市场化。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把大企业做强、小企业做大、微型企业做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体系。
2、形成产业融合、平台服务的发展氛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形成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融合发展综合效应。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深入推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落实《长沙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重点发展创意设计、影视传媒、数字资讯、动漫游戏等新兴业态。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加快环湘江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大力推进文化与金融融合,探索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融资配套服务体系。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加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对新兴业态和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形成优势产业与产业链延伸规模效应。巩固扩大影视传媒、数字出版、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工艺美术等主导产业优势,着力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强带动性,提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实现集群集约发展,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延伸产业链条,有效实施产业整合,推进以产业链为基础的产业集聚。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化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集聚。通过引领性项目强化产业链,提升平台支撑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三是形成文化元素与城市品质提升联动效应。认真落实《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际文化名城建设的意见》,自觉将文化建设和城市品质提升相结合,使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更加协调。引导重点文化项目、文化园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合理布局,打造城市文化形象的展示区和文化产业的集聚区。
3、实施改革引领、创新发展的振兴方略,提升产业开放水平
一是深化改革,转换机制,释放文化发展活力。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释放体制机制活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进一步理顺党政部门与其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关系。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推动已改制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二是扩大开放,交流合作,形成文化建设合力。不断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支持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吸纳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大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博会、湖南港洽周等大型文化产业会展推介活动,每年举办1-2次大型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推介会,引进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贡献率大的产业项目,提高项目履约率、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效率。提升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浏阳国际烟花文化节、长沙图书交易会、橘子洲音乐节、长沙阳光娱乐节等展会水平,大力培育中国(长沙)手机文化产业博览会、国际雕塑文化节等一批有影响、有效益的节会品牌。三是提振消费,拉动内需,激发文化创造动力。坚持把扩大消费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产业倍增、促进转型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把长沙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文化消费中心和文化进出口商品交易中心,为调结构、转方式提供内生动力和更大消费需求。制定政策,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拉动大众文化消费需求。培育和完善文化供需市场,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发展文化产品市场流通网络。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文化市场,引导多元化市场主体形成。引导、扶持企业进行模式创新,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培育开拓农村文化市场,鼓励和扶持文化经营单位和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文化市场的建设和开发。促进资本、人才、产权、信息、技术等要素有序流通,提高市场配置效率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重点产业
1、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意设计业
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广告创意与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城市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以及品牌策划与营销等行业,着力增强长沙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支柱性产业的工业设计创新能力,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发挥北纬国际、华凯创意等骨干企业的基础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意设计品牌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知名设计大师,形成力量雄厚的创意设计人才队伍。以长沙国家广告产业园为依托,大力扶持广告产业发展。推动长沙设计力量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全市创意设计国际化水平。
——影视传媒业
支持晚报集团麓谷文化产业园和长沙新广电中心建设,推动中广天择、和光传媒、晚报传媒加快发展、上市融资,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做大做强影视传媒产业。加快数字化院线建设,推广社区数字连锁影院,开拓影视发行渠道,完善影视产业链和商业模式。抓好剧本创作和精品打造,制作10部以上具有重要国际国内影响并深受市场欢迎的精品力作,集中办好10个以上电视品牌栏目。强化“影视制作—发行—播映—衍生产品开发-版权运营”的一体化建设,推进影视传媒业与网络游戏业、信息服务业、零售商业的嫁接,催生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型业态。
——动漫游戏业
发挥长沙“原创动漫之都”优势,以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为依托,进一步壮大振兴蓝猫、宏梦、拓维、山猫等动漫游戏企业,做好虹猫蓝兔、山猫吉咪等品牌深度开发,形成创作、产业开发、市场拓展、观光旅游一体化的产业链;鼓励并引导企业充分利用3G、4G和广电手机电视等新技术,催生手机动漫、手机游戏等新兴业态。继续办好中国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依托中国(湖南)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中国(湖南)手机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技术优势,促进动漫游戏产业的交流与发展。
——数字资讯业
重点发展以三网融合为基础和运作平台的数字化传媒产业与文化内容服务,完善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数字资讯产业链。建设好星辰在线“影像中国”数字版权交易平台。大力推进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传统文化产业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开发,尽快将文化资源、市场潜力等优势条件,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鼓励晚报集团、广电集团、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电影公司等拓宽产业领域,繁荣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电影等网络产品内容,以内容产业为核心,建立强大的网络文化生产平台。以信息网络为载体,重点打造网络服务、数字影音动画、无线内容服务、数字教育、数字出版、网络游戏等产品交易平台。
——新媒体业
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产业。加强传媒集团与新媒体运营商的合作,加快发展手机报、手机网站、手机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数字高清多屏互动电视、电子报、电子杂志,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培育一批新媒体优质品牌。依托软件产业基地、出口基地、研发基地,骨干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突破数字内容的生成、处理、检索与保护等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发展面向三网融合、数字视听、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领域的应用软件和公共技术平台。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企业孵化为手段,打造中部地区引领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产业发展的高地。
2、转型提质传统优势产业
——出版印刷业
推进平面媒体、图书出版业的数字化战略,推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传统出版业的结合,促进出版产业向多媒体、网络化发展,实现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鼓励企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设备,以高新技术手段推动传统印刷业改造升级,重点发展数字印刷、绿色印刷、立体印刷、快速印刷等相关产业。支持天舟文化、学海传媒、弘道文化、中信泽、凌华印务、天汇传媒等民营企业的发展,强化产业集群效应,重点建设好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出版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强化出版与发行的良性互动,重点抓好定王台书市、国储、华海3C、QQ电脑城等电子出版物市场建设。抓好黄花印刷科技产业园改造提质,支持中南纸业大市场建设发展,筹划举办中国(长沙)印刷博览会,培育壮大长沙印刷市场。?
——演艺娱乐业
发挥长沙演艺娱乐业的品牌优势,以天心文化产业园为依托,改造、提质、规范发展以歌厅、酒吧、健身休闲为重点的演艺娱乐业,支持红太阳、琴岛、魅力四射等为代表的演艺娱乐品牌做大做强。鼓励明和光电、新亚胜等演艺舞台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强舞台艺术的数字化采集和传播,延伸演艺娱乐产业链。推进行业的标准化管理与连锁经营,全面提升娱乐休闲的文化品味。扶持高雅文艺演出,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演艺文化服务平台。
——文化旅游业
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快速发展。重点建设好长沙铜官窑、长沙国王陵、炭河里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速岳麓山、浏阳河、大围山、天心阁、灰汤温泉、沩山、大王山等文化旅游产业功能区建设,规划拓展精品、特色文化旅游线路,策划举办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大力发展与主题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场馆、文化活动、人文历史等深度融合的文化旅游产业,将长沙打造成为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在保护文化旅游资源前提下,引入市场化开发,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旅游景区的开发运营。精心规划建设靖港、乔口、铜官、花明楼、新康、莲花、金井、开慧、沙坪、文家市、巷子口等一批文化名镇。加大特色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力度,积极建设文化旅游纪念品市场。
——文博会展业
大力发展以文物博览、文物仿制品、文物及艺术品交易、文化产品交易博览、文化节会及相关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文博会展业。进一步提升浏阳国际烟花文化节、橘子洲国际音乐节等商业节会的层级、规模、档次。省市联动,市场运作,办好艺术长沙、“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长沙动漫游戏展、全国图书交易会等系列节会赛事活动。支持艺术品拍卖公司、担保公司发展,进一步加强韭菜园、白沙路等文物古玩街建设,使之成为中南地区文物古玩收藏、鉴赏及交易中心。
——工艺美术业
大力发展高端工艺美术业。大力推进有市场前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现产业化,运用创意设计对传统的湘绣、烟花、陶瓷、菊花石以及茶叶、竹器等农林产品进行提质,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做好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鼓励全国各地具有产业和市场潜力的传统技艺来长开发文化产品,拓展服务项目。重点推进沙坪湘绣产业园、湖南湘绣城、顺龙国际工艺美术品产业基地、后湖国际艺术区、长沙铜官窑、隆平高科园红瓷、浏阳花炮等产业基地建设。提升工艺礼品产业研发设计和生产营销能力,打造工艺礼品研发基地。
3、融合推进文化服务性产业
——服务外包
积极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服务外包城市。重点发展动漫创意、广电传媒、文化内容、呼叫中心等优势文化外包行业。进一步推进高新区和青竹湖服务外包创业服务基地建设。重点支持青苹果数据中心、明和光电、宏梦卡通、山猫卡通、拓肯文化等本土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品牌影响力。积极搭建平台,加大重点服务外包企业引进力度。着力宣传和展示长沙服务外包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形象,推动长沙服务外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承接更多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
——文化商贸
推动文化商贸业提档升级,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超大型购物中心等新型文化商贸业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文化商贸集团。积极推进文化品牌和文化产品“走出去”与“引进来”。推进社区文化商业服务网点建设,发展融合各种功能的现代化社区文化商业服务网络。不断扩大文化贸易规模,培育一批长沙文化出口品牌企业和品牌项目。大力支持全国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品牌建设与发展。
——电子商务
创新文化商业模式,大力发展文化电子商务平台。鼓励文化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展示企业形象,发布商品和服务信息,开展网上销售以及话购、视购和邮购。依托快乐购、嘉丽购、中国信息导航网等文化品牌和全国移动电子商务中心优势地位,推动文化电子商务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推动移动电子商务运营商与大型商贸连锁、物流等行业的战略合作,促进第三方支付类产品、身份识别类产品和信息服务类产品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和发展。重点推动长沙高新区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发展。
——休闲农业
按照建设两型社会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完善市、县(区、市)、乡镇(街道)三级休闲农业规划布局。依托区位、资源和产业条件,大力发展精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实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统一。着力延伸休闲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向高产、优势、高效、安全和深度加工方向发展。结合各地的地理特点、人文景观引导开发文化消费市场,开展文化体验活动,设计个性化的文化旅游产品。继续开展好“相约长沙最美乡村”等系列文化休闲活动。
——科技研发
聚焦动漫游戏、现代传媒、数字出版、创意设计、数字旅游等主要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形态,继续实施科技和文化融合科技重大专项,有针对性地突破文化产品创意、生产、传播、运营、展示、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和集成应用技术。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提质传统文化产业,培育新兴数字文化业态,创新服务模式。在文化服务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培育扶持重点创新企业,加大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认定和支持力度,鼓励核心技术研发,促进产品标准制定和价值提升。加强对文化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攻关,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科技文化成果的应用转化,夯实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
五、保障措施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以强力实施“产业倍增、收入倍加、城乡品质倍升”为目标追求,全面创造有利于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推进长沙现代化进程。
1、强化组织领导体系
将文化产业倍增作为全市强力实施产业倍增工作的重要方面,纳入全市产业倍增综合调度体系。不定期研究、通报和调度各单位文化产业倍增实施情况,协调解决文化产业倍增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全市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各单位要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有针对性地解决文化产业倍增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部门要相互配合,打破部门界限,联动实施文化产业与一二三产业倍增计划,并落实到具体工作、具体项目和具体企业上。
2、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扶持文化企业发展、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鼓励技术创新等的财政税收扶持政策。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长沙实际,增强政策引导的针对性和突破性,重点在产业准入、招商引资、土地供应、人才培养和服务、资金投入、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强化实施产业倍增的政策推动力。增加公共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提高文化产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探索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文化产业投资担保公司,努力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动员社会参与的新型文化产业投入模式。
3、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合理流动,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整市场布局,优化市场结构,引导和调节文化市场。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历史街区、文化遗迹等的保护开发和文化创意集聚区建设,投资兴建电影院、文化站等各类文化设施。加快文化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创新文化市场管理服务手段,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技术监管服务系统。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加强版权保护,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4、优化公共服务体系
进一步优化文化企业办事流程、简化审批环节,为产业倍增开辟“绿色通道”,设立通报、整改、督查和责任追究等多个问责环节,切实提高行政效能。加强市场推广、资源共享和产业化服务,策划建设一批包括公共技术支撑、投融资服务、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等功能在内的文化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中小文化企业创业孵化基地,降低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的作用,着力营造更有利于产业倍增的舆论环境。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文化产业协会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联系文化产业界的桥梁和纽带,努力形成文化企业、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
5、健全综合考评体系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对接全市实施产业倍增、促进转型创新发展相配套的绩效考核体系,并针对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和产业特点,对文化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实行差异化考核。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税务、科技、商务、土地、金融、统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共同研究落实本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运行调度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推进产业倍增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长沙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