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聚焦2017全国两会 > 详细内容
许钦松委员:鼓励和支持内容健康创新的直播平台
过去一年,用户数量的激增让网络直播平台数量野蛮生长的同时,也不断暴露出监管乏力、内容低俗暴力等问题,极大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今年提交了关于网络直播平台监管的提案,他认为,需要平衡法律监管与内容创新,更好利用直播平台这项新生事物来促进文创行业的发展,国家应该针对内容健康创新的直播平台出台鼓励和支持政策。
网络直播平台不是“恶魔”
“网络直播平台我也看了,现在每个人都可以上去直播,每个人都可以做‘网红’,确实很新鲜,做法也是好的。”许钦松说,他认为直播平台不是“恶魔”,它的出现总体是好的,但也有不少令人忧虑的情况。
“直播平台确实对青少年造成了一种价值取向的引导。你看多数‘网红’长得漂亮,然后在直播里讨红包,一年收入过百万元的大有人在。实际上,这些都会无形之中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他们的)价值取向会出现追求颜值、追求金钱(的趋势),这是我比较担忧的。”许钦松说。
记者梳理发现,半年来,直播打赏涉及盗窃、诈骗、挪用公款的案件和未成年人趁家长不注意打赏网络主播的新闻出现最少28次,涉及金额890余万元。
对于直播市场的迅速扩张,监管部门在一年内连下四份文件予以规范,特别是今年1月1日,文化部开始实施《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网络直播行业迎来“最严监管令”。但许钦松认为,目前的管理条例更多是在直播平台涉黄时予以清理取缔,“除了黄色之外的意识形态的低级趣味的东西,我觉得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强关注和监管。”
监管要以有效执行为前提
2月27日,文化部举行新闻通气会,宣布启动“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对无资质直播平台“零容忍”,对抽查直播平台“全面体检”。记者从通气会上了解到,文化部执法检查的重点在于“清理整治网络表演中价值导向错误、色情淫秽低俗、封建迷信等禁止内容”。具体包括:提供“三俗”和禁止内容的网络表演;网络表演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未要求表演者实名注册并采取有效方式核实;未在表演频道内及表演音视频上标注经营单位标识信息内容。
许钦松认为,是否有可能在一个工作平面上出台更细化的规则甚至是罚则?“只有可以落地、可以执行的执法,才能精准监管、规范,才有可能让越来越红火,但同时也越来越多乱象的直播走向成熟。”许钦松说。
应平衡平台监管与内容创新
许钦松目前最大的忧虑是:如何平衡平台监管与内容创新,如何保证出台的规定能够被有效落实,如何更好地利用直播平台这项新生事物促进文创行业的发展。
“网络视频直播是现在媒体的最高端形态,可以让用户与真实的现场进行实时连接,从而产生最直接的体验。网络直播平台给大部分有创意、有才华的个体提供了分享和展示的平台,也能充分实现用户互动。”许钦松说,直播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全新的大众传播格局。
许钦松在提案中表示,虽然网络直播平台出现了各种严重违法和有碍道德的现象,但监管应该符合两个原则:首先是把握最低限度原则,监管应该把握“不违反法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低限度,不应涉及过多的实质内容。其次是可清晰预判原则,内容监管应出台更清晰的细则,越清晰的细则越容易给直播平台参与者以明确的指引,不至于造成其固步自封。
对优质主播应给予资金和宣传支持
许钦松在提案中建议,国家在内容层面除了小心保护直播平台外,还应该出台政策对优秀的内容进行扶植和鼓励。“对于一些有志于提供优质内容、处于起步期的平台来说,国家的扶植政策将能助其在竞争中得以生存。”许钦松说。
至于“依赖低俗内容的直播平台在最严监管规定施行后离场,会给直播行业带来流量损失的不利影响”这个说法,许钦松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直播观众的需求并不只有一个维度,这些观众其他维度的需求,将被提供优质内容的规范经营者所瓜分。”
许钦松建议,针对个人直播用户(主播),提供优质的直播内容应得到直播平台乃至国家政策在资金和宣传上的大力支持,帮助其吸引用户,与其他依靠低俗内容的主播拉开距离,从而正确引导直播平台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