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聚焦2017全国两会 > 详细内容
朱乐耕委员:支持艺术家参与城乡景观的建设工作
2017年的“两会时间”开启,文化艺术界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的提案与观点陆续呈现,如何通过艺术的力量迎接文化大发展时代的来临。
以下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朱乐耕委员的提案,他关注的主题是:“以新的艺术创造迎接文化大发展时代的来临”,并提出具体实施的三点建议。
近年来,“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高频率出现的名词,如文化资本、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文化经济、文化软实力等名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财富大量增加而进入“过剩经济”的时代,人们用于物质生活的开支所占比重越来越小,而更多的开支向非物质如文化的、休闲的方向转移。有人判断,在未来社会,新技术和其它一些因素可以让人们把生命中50%的时间用于休闲。因此,这样的社会需要也说明了文化产业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乐耕认为人类社会将会迎来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人们将会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越来越重视艺术化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知识、艺术景观的消费,从而促使文化产业、文化资本、文化资源、文化经济等文化生态链条的出现。他表示,这不仅会影响新的审美体系和艺术价值观的出现,还会影响新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出现,并推动整个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的转型。
那么,作为实体经济已得到高速发展,并需要寻找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增长点的中国政府,将如何迎接这样时代的来临?作为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社会审美体系建设以及参与社会新生活方式建设主力的艺术家们,又将如何迎接这样时代的来临?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也是朱乐耕本次提案中的主要问题。为此,他提出如下三个建议:
第一,引入国外建筑艺术百分比例的理念。当前,许多国家具有百分比艺术建筑的理念——当国家投入基础设施或建筑物时,会拿出其中的1%或1.5%的资金作为建筑艺术化投入的百分比,为此,有不少国家还专门设有艺术基金会支持这一工作。这样的理念也应该引起我国政府的关注,因为未来的公共空间将会是兼旅游和文化消费于一体,且具有精神性的艺术化空间,这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在繁荣当地文化的同时,也能吸引观众参与消费,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因此,这需要国家在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投入百分比艺术建设,这项资金应该列入国家的经费预算,该项目也应该得到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
第二,应该支持艺术家参与城乡景观的建设工作。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知识化的后工业社会,城市和乡村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转变,城市开始由生产中心转变为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和游乐中心;而乡村的青山绿水,醇厚的民风民俗则成为当代人心中的“桃花源”,许多地方成为旅游胜地。在这些城市空间功能转变、乡土文化的重建过程中,均需要优秀的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参与。这于当前俨然成为一种现象和趋势,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与关心及支持,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第三,空间建构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匠心”理念。当前,一些参与社会空间建构的艺术家,在创作当地重要的人文景观,或具有文化认同的标志物时,不仅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人文关怀,还要因地制宜,关心当地的自然风貌与文化特点,了解当地的历史文脉,要将自己的艺术与当地的文化成为有机的一体。
除此之外,朱乐耕还表示,艺术家在参与城市空间建构时,还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的学习,他认为传统手艺里不仅有技艺,还有“匠心”。 “‘匠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只有把‘匠心’中的文化理念引入到艺术创作中,才能产生具有本土原创性的当代艺术。由这样训练有素的艺术家参与的景观建设,不仅具有当代性和国际性,也不乏地方特色和中国文化的传统特征。”朱乐耕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