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 详细内容
2021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提案摘选
1.关于振兴县域普通高中的提案
摘 要:中共十八大以来,高中阶段教育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在发展中出现了问题:一是县中教育资源不足,与城市相比,县中的办学条件、教师待遇均处于弱势地位,且缺乏财政性投入保障;二是县中优质教育资源流失,由于公共教育政策失衡,超级中学跨区域招生,县域优秀生源和教师绝大多数都流向城市高中。县中对县域教育发展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县中的衰落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也有一定影响,建议实行“县中教育振兴五年计划”:一是完善县中教育财政经费分担机制,中央、省、县(市区)按比例分担;二是全面提升县中教育办学条件,制定县中办学条件标准,实施县中标准化建设工程;三是严禁高中学校跨规定区域招生行为,明确高中教育公共服务边界;四是实施县中教师振兴计划,建立县中优秀教师岗位津贴制度,鼓励优秀教师支教县中,部属师范院校为县中定向培养公费师范生;五是全面实施县中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进行教师全员培训,建立大中城市优质高中和县中对口帮扶和协同发展机制。六是扩大县中学子就读国家重点高校的机会,制定面向县中的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
2.关于推进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的提案
摘 要: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阅读和图书馆建设,通过“全面改薄”工程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和图书配备水平明显提升,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农村学校还没有专用的图书馆(室),不能提供适合阅读的良好环境;二是中小学图书馆(室)的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图书采购和更新的保障机制;三是中小学图书馆图书采购机制不合理,缺乏质量监控机制,很多中小学图书馆的馆藏并不适合教师、学生阅读使用;四是一些农村学校图书馆(室)开放时间不足;五是农村学校普遍缺乏图书管理的专门人才。为此,建议推进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一是将图书馆,图书配置、管理等内容纳入教育督导范围;二是健全中小学图书采购机制,规范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配备,确保最好的图书能够进入农村学校;三是建立中小学图书更新机制;四是加强中小学图书馆专业化建设,出台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资格标准;五是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师生阅读的指导。
3.关于加快提升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的提案
摘 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特别是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学历水平的差距很大。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偏低,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乡村教师、高中教师学历层次亟待大力提升,已成为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与2035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推进与实现。由此,建议:一是提高教师的入职学历要求,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二是全面建立本硕贯通式教师培养模式,推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是各方合力,为在职青年教师学历提升创造条件。深化教师教育体系改革,为在职教师提供高水平的学历提升项目;出台保障措施,协调工学矛盾,保障教师在职提升学历的权益;建立在职教师学历提升的激励机制。四是构建各地师范院校和高水平大学参与的在线教师学历提升教育体系。
4.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工作的提案
摘 要:教育评估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质量保障手段和教育治理手段,具有诊断、监测、导向、激励与问责等多种功能。但教育评估行业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教育评估管理长期处于松散状态,教育评估项目分散、多头、冗杂的现象严重,准入边界不清,教育评估主体多元分散,评估报告结果滞后、指导性差,教育评估已化为不得不完成的行政任务。当前教育评估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育评估缺少顶层设计引领;二是教育评估机构公信力不足;三是对“互联网+教育评估”的时代智能发展趋势响应不足。为此,建议:一是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教育评估制度体系。教育评估的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内容、评估各方的权利义务、评估各方的责任,都要形成制度依据。二是扶持教育评估机构发展,提升评估专业化能力。建立评估机构的资格认定办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公共财政扶持,鼓励更多社会组织定位于从事专业教育评估服务。支持教育评估机构独立自主地开展评估工作。让评估结果公开透明,并能够被合理使用。加强评估专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和培训。三是科学选择、利用新技术促进教育评估的改革和发展。开发有利于评估主体和评估对象开展工作的新平台,实时采集更加丰富的信息化数据与可视化资源,为评估流程的优化与更多功能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
5.关于支持民办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提案
摘 要: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受制于自身民办属性,只能靠民办学校自身力量来完成,局限性很大、进展缓慢,与其社会职能和发展任务不相匹配,亟待解决。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教师的地位不平等,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制度性障碍。第二,民办学校教师待遇与公办学校教师有较大差距,教师社会保障不足。第三,民办学校在教师聘用等方面自主权不足,教师培养、培训与人才引进等方面政策支持不够,教师队伍建设乏力。为此,建议:第一,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同等的法律地位,制定民办事业单位保障政策,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的事业身份给予明确认定。第二,加快完善政府与学校、个人三者合理分担教师待遇的机制。明确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最低待遇保障、年金制度,设立专户,专款专用到教师。第三,采取切实措施,支持民办学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培养、培训、教研等支持力度;明确在民办学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其福利性住房、落户、子女就学、特殊津贴等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鼓励地方建立合理的民办学校师资条件评估评审标准和年检制度。
6.关于发挥文化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关键作用的提案
摘 要:自2018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颁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地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则存在一定的局限,在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文化“具象化”;二是文化“同质化”;三是文化“硬件化”;四是文化“功利化”。为此建议:一、涵养乡村文化根基。重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形成村落文化基础数据库。二、促进乡村文化觉醒。推动成熟的传统文化培育、保护与旅游等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三、培育乡村文化主体。发挥村民和村集体的作用,共同挖掘传统文化当中最让人骄傲的、最有特色的部分,探索重现这部分传统文化的机制和路径。四、激发村民文化参与。探索鼓励百花齐放的多元路径,在精神层面上激励村民参与乡村文化实践。五、鼓励乡村文化创新。鼓励农村地区的创新创业,与时俱进丰富农村文化内涵。
7.关于深化供需双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提案
摘 要: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作出相关工作部署。从目前发展来看,我国从供给侧和需求侧都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从需求侧来看,内需市场还需进一步扩大,消费、投资等领域仍存在结构性问题;二是从供给侧来看,我国应对消费升级需求存在不足;三是国内市场存在分割现象,要素流动不畅;四是从支撑我国内需的收入水平来看,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和分配存在问题。建议:一是坚持扩大内需政策,改善营商环境和促进消费升级,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完善消费市场监督机制;二是持续加大创新投入,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第二产业合适规模;三是持续提升居民收入,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和占比,健全收入分配机制;四是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坚持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加均衡和多元化的国际循环体系。
8.关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提案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居民收入增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发展过程当中仍然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协调问题:一是收入分配不平等仍在加剧;二是不同群体收入差异加大;三是财富的集中度不断加大;四是区域和群体间收入水平不均衡。因此,亟待完善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体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建议:一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居民收入增长作为经济发展重要指标,完善要素市场的分配机制,提升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减少城乡收入差距;二是深化财政税收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对企业所得税和资本所得税改革,关注对收入不平等方面的税收设计,通过税收的二次调节缩小贫富差距;三是采取措施应对新技术带来收入不平等现象,加快“数字税”立法工作,强化科技类企业的反垄断监管;四保持制造业合适规模,以产业兴旺带动从业人员增收;五是保持公共资本合适比例,提升政府调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能力;六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
9.关于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提案
摘 要: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明确了“十四五”期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政方针。实践中如何将脱贫攻坚积累的经验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利用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措施服务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要不断研究清晰而成熟的思路和做法。因此建议:做好统筹推进的机制衔接,落实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部署,做好项目衔接承续和考核评价机制衔接;推动帮扶模式由特惠向普惠转变,强化“造血能力”提升机制,完善“全面保障”巩固机制,构建“福利依赖”制约机制;支持乡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兴农富农重要作用;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素保障,实现“人”尽其才,“地”尽其用,“钱”尽其效。
10.关于规范医疗健康数据标准,推动智慧医疗建设与发展的提案
摘 要:为了更好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有必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发展智慧医疗。我国拥有庞大的患者群体和丰富的临床病例,但是目前临床数据的整合、利用尚存在诸多不足和障碍,不利于智慧医疗的科学建设与发展:一是医疗数据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大量患者诊疗数据不能高效便捷地服务于科学研究、临床研究从而更好地服务患者;二是医疗数据系统不兼容,各医疗机构之间相互割裂,壁垒森严,缺乏临床数据共享平台,科研协作效率不高;三是医疗数据安全保障不足。规范医疗健康数据标准和使用,是推进智慧医疗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此建议:一、建立统一的医疗数据标准。一是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医疗数据标准;二是强化技术支持,改造医疗设备、医院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互通和共享。二、构建中央一级政府部门主管的全国统一医疗数据平台,用于归集、管控全国的医疗信息,并严格管理和使用过程。三、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管理。研究制定医疗数据安全条例,堵塞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制度性漏洞。
11.关于统筹谋划推进新时代治沙工作的提案
摘 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生态治理的重要内容,对治沙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治沙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防沙治沙总体规划缺失;二是针对重点地区缺乏专门的战略考量和统筹安排;三是产业化治沙相关机制不足。建议:一是尽快编制新的防沙治沙总体规划。开展全国沙化土地的分区、分类、分级工作,实施差别化治理措施。结合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二是把握黄河流域治沙的关键。对共和黄沙头、腾格里沙坡头、乌兰布和刘拐子沙头三个关键区域,对冻融荒漠化的特殊类型加强治理,加强黄河中下游盐渍化风险防控。三是启动《防沙治沙法》修订程序,完善市场机制。在法条修订中体现新时期防沙治沙新理念,健全相关产业准入机制、正负清单等市场化机制。
12.关于优化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提案
摘 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当前,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法律法规和顶层设计缺位;二是缺乏专门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三是考评及整合优化体制不完善;四是权责关系未理顺。建议:一是完善自然保护地法制体系。强化综合性立法部门在《国家公园法》起草设立过程中的作用,规范国家公园退出机制,推进一园一法。二是成立专门的国家公园管理局作为独立的国务院组成部门。成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央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三是完善国家公园评估和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严格规范国家公园设立程序,坚持差异化设立,成熟一个设立一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坚持空间、机构和职能三位一体。四是厘清相关机构的权责边界。赋予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的统一执法权,设立国家公园财政专户,优化国家公园主管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之间的权责关系。五是加快配套制度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等相关制度,研究自然保护地理论框架,分享“红线制度”等中国方案。
13.关于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
摘 要: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随着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日趋完善,社区居民公共需求趋向多元化,社区工作专业性越来越强,也对社区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目前社区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及结构亟待优化、工作压力过大、待遇保障有待提高等现实问题,建议:一是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力量,规范社区设置和职数配备,合理优化社区网格划分,着力培育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二是优化社区人才队伍素质及结构,选拔高素质人员充实队伍,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新增社会工作专业并鼓励具备社区专业知识的毕业生担任社区专职工作者,建立社区工作者长效学习培训机制;三是规范社区工作者权责,确认社区工作机构应当承担职能,优化工作事项清单,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岗位责任制,采用简洁实用的岗位绩效考核标准;四是健全社区人才队伍激励机制,从中央层面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将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级人才发展规划,探索构建与岗位职级和评价结果相衔接、动态调整薪酬体系为核心的社区人才队伍管理体制。
14.关于深化大数据应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提案
摘 要: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治理能力”。推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融合可以有效提升社会治理决策科学化和治理方式精细化的水平,从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针对目前存在的大数据与政府工作融合不够、大数据相关资源整合不深、大数据科技基础支撑亟待统筹规划、数据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建议:一是推进大数据应用与政府工作进一步融合,强化各级政府部门大数据意识,建设数据采集基础设施,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实现复杂业务数据间的关联性分析,有效收集民意和疏导民意;二是建立社区治理信息化支撑机制,加快整合各部门面向社区的各类数据库,打通和整合政务服务、网格化管理、便民服务等信息平台和系统,推动向街道全覆盖和向社区延伸使用;三是加大基层治理科技支撑,从国家层面统筹智慧社区的标准化建设,推进基层治理体系智能化改造,实现基层治理精准化、基层服务高效化;四是完善大数据应用相关法律体系,制定社区数据应用监管指导性规范,明确数据的应用范围和条件,保护居民隐私和合法权益。
15.关于促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摘 要:全国超过半数的学龄儿童在民办幼儿园接受教育。促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高质量发展,是学前教育全面提高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学前教育“十四五”规划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推进优质发展过程中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地方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缺乏规范,认定和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二是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经费扶持措施不到位,因没有科学核算生均成本,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入和补助并不能完全覆盖成本,一些地方对普惠园的生均补贴不能按时足额发放;三是保教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为此,建议:一是督促各地规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标准,加强管理,将普惠园的办园水平与奖补政策挂钩,激励普惠园不断提高办学品质,加强政策督察;二是加快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负担、鼓励社会投入、多元参与的学前教育经费筹措机制,研制科学、合理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允许普惠性民办园适当提高收费以获得良性发展;三是建设一支能支撑优质发展的的保教队伍。
16.关于提升中小学教师在线教育教学能力的提案
摘 要:在线教育是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疫情期间全国大中小学开展了大规模、全方位在线教学,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实践已深刻影响并将重塑教育形态,线上教学也将成为与线下教学并存的教育常态。但是,相当一部分教师感到使用在线教学有难度,并未曾接受过在线教学的相关培训。建议:一是加强培训,提升教师在线教学理论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二是加大中小学校在线教育投入,优化线上教学互动平台和环境,并出台相应的线上教学管理制度与激励举措,形成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大型地域性教育数据库;三是发挥AI教师功能,为教师提供智能化在线教学工具;四是加强师范生在线教学能力培养,打好未来教师的能力基础。
17.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提案
摘 要: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还存在教育公平有待进一步推进、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十四五”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机遇期、窗口期和关键期。制定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应该优先考虑以下几个根本性的战略问题:一是建设学习中心,架构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二是夯实教育新基建,建立国家教育资源与评价平台。利用现代科技,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的优势,推进在线教育深度发展,启动以国家教育资源平台和国家学分银行为重点的教育新基建。三是改革课程结构,推进教育内容的综合化、个性化。四是推进教育公平,关注弱势人群的教育权益。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全面实行公益性学习资源和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免流服务。提供面向弱势群体的补偿性“互联网+教育”公共服务。推进全民阅读,为乡村的孩子、弱势群体的孩子、边远地区的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图书。
18.关于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的提案
摘 要: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面对强烈的社会需求,我国在特殊教育领域提供的公共教育服务明显不足。一是特殊教育学校的财政投入不足、不均衡。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生均经费整体落后于全国水平。二是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不佳。融合教育工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教学校发挥融合教育专业指导功能不够。资源教师职前培养重视不够,职后培养过于速成,专业素养不高。三是送教上门工作机制不健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建议十四五期间把特殊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第一,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大力加强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第二,完善融合教育工作机制,提升随班就读质量;第三,规范送教上门工作。
19.关于提升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适应性,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摘 要: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现代产业体系欠发达,大中型企业较少,职业教育的基础也较薄弱,职业教育普遍面临很大困难:一是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只有少数面向升学的中职院校生源情况较好,中等、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有名无实,大多仅限于生源输送;二是经费投入不足,很多学校运转困难,惨淡经营;三是教师数量不足、能力欠缺,教师队伍不稳定,专任教师缺口大。建议:一是在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职业教育学制改革,大力发展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二是在新发展阶段,从提升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水平的角度全面加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投入,包括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尤其是对师资力量的投入;三是推动东西部职业教育深度协作。
20.关于切实解决文物保护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提案
摘 要: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物工作。然而,与庞大的文物资源数量和艰巨的文物管理任务相比,现有文物保护管理力量尤其是市县级基层队伍明显力不从心,面临的问题有:一、市县级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繁重。二、地方文物机构队伍编制弱化。随着机构改革推进,部分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力量弱化,市县级文物行政机构和编制被大幅撤并整合,县级文物缺少专门机构和专人履行行政职能。针对以上问题,中央编办在2020年已经向各地省委编办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基层文物机构队伍建设,但目前效果还未充分显现。为解决好中央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建议:一、加强督导巡查,确保中央政策落地;二、督促各级政府依法严格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三、文物资源密集区单设文物行政管理机构。
21.关于规范、促进网络文学发展的提案
摘 要:近年来,网络文学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更是使中国故事、中国声音进入海外读者的日常生活,更新了海外读者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认知。目前网络文学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在规范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全国性的网络作家协会,行业管理和自律不足;缺乏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和奖项;相关部门对网络文学的管理还不够精准。为促进网络文学规范发展,建议:一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网络作家协会,提高管理网络文学的相关机构的规格,规范引领全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发挥行业协会引导、协调、自律和服务功能;二是加强网络文学研究,设立网络文学奖项,建立一套健全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设立全国性的、有分量的网络文学奖项;三是规范开拓两个市场,国内市场要推动出台网络文学出版单位内容审核标准,加强审核、编辑程序的规范管理,国外市场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由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组织文学网站开拓海外市场。
22.关于进一步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提案
摘 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框架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取得突破。但相较于江浙沪和广东两大城市群,京津冀区域整体经济实力仍然不强,基于跨区域合作与协同创新的产业竞争合力仍显薄弱: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制造业占比较低;二是产业结构差异较大,产业协同衔接不足;三是协同创新相对不足,企业创新强度低。建议: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第二产业合理规模,坚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十四五”期间保持制造业增加值稳中回升,使得产业结构更趋于合理;二是聚焦关键领域,探索产业链协同布局试点, 打造产业集群,坚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并重,形成系统完整的产业图谱和网络化的产业集群创新格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环京城市圈的高端制造业发展带;三是构建创新生态,提升企业创新活跃性,加强北京创新溢出对津冀辐射带动作用,聚焦“十四五”时期京津冀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区域性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改善研发投入结构,创新京津冀区域间的利益分享机制。
23.关于推动中医医疗事业发展的提案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中医事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契机。但是,当前中医医疗能力和水平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成为制约中医医疗事业发展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医专科建设不强,尤其是县市级医院高质量的专科更少。二是中医院内制剂与中医新技术发展存在制约瓶颈,对中医特色医疗的认识还不足、政策支持还不够。中医新技术因没有进入医保目录,临床上往往因自费而遭患者放弃。三是人才与经费支持不足。国家“中医优才”数量较少,县市级医院培养人数几乎为零。中医的经费保障乏力。为此建议:一、特色强院,优化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提高中医特色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二、畅通渠道,支持中医特色院内制剂与中医新技术,扩大中医特色医疗服务范围;三、加大保障,着力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与科研项目培育。
24.关于以制度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提案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持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低碳发展,可以在我国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起到示范作用。当前,还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在控制碳排放方面缺少顶层设计和上位法的统筹支撑;二是碳排放的控制制度和目标体系尚不完备;三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手段不足;四是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治理机制不完善。建议:一是加快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强调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研究配套制度和执行机制。二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目标体系。借鉴现有相关指标,制定减排时间表,构建目标体系,纳入粤港澳大湾区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三是采取多种制度手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发挥市场作用,体现排放者付费原则。发挥广东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带动作用,制定先行先试方案,推动绿色技术研究,加强投资引导。四是协同控制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空气质量达标和温室气体达峰“协同双达”规划。五是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合作,广东省充分借鉴港澳先进生态环境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