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聚焦2023年全国两会 > 详细内容
张凯丽委员:完善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艺术人才聚合
北京是首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对全国都有引领示范作用。为了解决好超大城市发展问题,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位于通州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张凯丽委员说,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一座先规划后建设、以绿色发展为示范的千年之城正在拔节生长。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离不开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千千万万汇聚于此的各行业人才,而怎样统筹好人才资源,对这片热土的发展至关重要。
张凯丽委员坦言,北京市正在全力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而文化人才的助力是不可或缺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珠三角、长三角等每一个发展迅速的地区,都是以大规模高质量人才引进为基础的,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探索出的经验值得借鉴。通州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无疑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一颗明珠,让这颗文化明珠散发出更加耀眼的魅力,不仅能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注入更多文化软实力,同时也能带动京津冀文化发展,更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实践与成果。
她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多年来的文化建设发展中成果丰硕,台湖演艺小镇、张家湾设计小镇、宋庄艺术创意小镇等已具规模,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也即将建成投用。不可否认,在文化发展中,硬件设置至关重要,而软件更是不可或缺,人才恰恰是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的吸引方面,通州之前出台了《通州区扶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实施细则》《通州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通州区高层次人才发展支持计划》等一系列措施,为包括文化艺术人才在内的众多有识之士张开了怀抱。
她认为,几年来,通州虽然吸引了一些文化艺术人才,但是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步伐相比,还是需要提速。在调研中本人注意到,很多文化艺术类的人才认为通州区的政策门槛相对较高,只有少数极其高层次的文化艺术人才能符合引进标准,这类人才本身就稀缺,各地的吸引力也都很足,所以有些人扎根通州的意愿不是很强烈;而想在通州施展才华的人才,却苦于引进门槛太高而望而却步,但他们的水平其实也符合助力通州发展的需求。此外,对文化艺术人才的政策还不够细化与多元,往往都是方向性的大政策,相对有些模糊;同时,人才政策比较分散,没有一个比较醒目、突出、聚合的展示、查询平台,对想查询、了解的人来说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张凯丽希望: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文化艺术人才吸引方面能继续发挥优势、补足短板。为此,她提出以下建议:
一、与其他区域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北京城市副中心应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建立良好的互动,借鉴文化艺术人才引进相关经验,取长补短,在已有政策措施基础上不断完善,优化出能吸引更多中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的政策,真正让想为副中心发展的文化艺术人才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住房、落户、薪资、税收等优惠政策。
二、出台文化艺术类人才专项政策,延伸、细化已有政策。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蓝图已经展开,建议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已有人才大政策基础上,出台关于文化艺术类人才引进的专项政策,以此来大力度推进副中心文化建设,进而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同时,对已有大政策中涉及文化艺术类人才的相关内容进行延伸与细化,让政策的优势更加明确、有力。
三、整合渠道平台,让政策一目了然。建议由北京市及通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手,共同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艺术人才聚合平台,将人才引进相关政策、人才招聘动态、人才需求、人力服务等功能进行整合,在此平台进行统一呈现,便于有识之士查询,为更多想来副中心发展的文化艺术人才提供更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