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聚焦2024年全国两会 > 详细内容
都海江委员:更好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从事文化传播领域多年,都海江对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倾注了大量心血,也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着深刻的思考。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都海江提交了《关于建议构建中华文明对外传播效能科学评估体系的提案》,呼吁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对中华文明的传播方式、传播效果进行评估,科学设置评估指标与维度,注重评估结果运用,更好地提升中华文明对外传播效能。这件提案被列为年度重点提案,取得了办理实效。
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承载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地、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让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下,更好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这在都海江的履职“作业”中,始终是重要一笔。
“一直以来,故宫博物院不断优化服务、创新手段,从观众需求出发,不断加强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共享利用,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传承转化能力。近几年来,故宫通过多种手段挖掘并阐释文物的价值,包括故宫的出版物和文创产品、‘数字故宫’建设、联合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正在巡演的沉浸式儿童音乐剧《甪端》等,正是用观众接受、认可的方式阐释文物的价值,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都海江告诉记者。
数字化创新的力量,赋予了六百年故宫新的活力,也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多的现代表现形式,这也给了都海江新的思考和启发:如何更好地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强大动能?
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大家长”,都海江日常工作十分繁忙,但他几乎时时、处处都在践行全国政协委员的职责——出差路上、接待间隙、会议现场,在他眼中都是调研的好机会。过去一年,都海江的调研足迹遍布岳阳、南宁、柳州、桂林等十几个省区市,持续探索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数据库的建设上,对数据标注、整理、关联标准关注不够;相关顶层政策设计统筹仍显不足,数字文化产业的各类标准尚未统一……谈及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都海江坦言,“不同地区的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面临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步伐。”
“没有标准,供需双方无法匹配。”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都海江建议,探索形成一套适合文化大数据交易领域的评估指标体系,实现文化数据的高效流通。
在都海江看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委员履好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不断拓展调查研究的深度,才能提升建言献策的准度。同样,今年全国“两会”前,都海江早早开始多方调研,仔细打磨准备提案。“今年‘两会’我带来的提案,都是结合过去一年在全国各地的调研情况和观察体会形成的。”都海江说。
重大外交场合目之所及皆是西装革履,故宫游客身着不同朝代的传统服饰……这些身影深深地印刻在都海江的脑海中。“我想我们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难道没有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服饰文化吗?我们应该运用现代设计的眼光和手法,汲取传统服饰文化的深厚滋养,形成中国现代服饰文化新潮流。”
这些问题和思考被都海江写进了今年的提案中。都海江告诉记者,过去一年,他一直在完善关于中华服饰文化的提案,并在与多位服装设计界专家学者的交流中凝聚共识-——“随着文化自信日益增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已形成广泛共识,服饰文化也理应绽放新光彩,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元素的代表服饰,不仅能够回应并进一步影响人们的审美,也有助于提升中国服饰国际影响力。”